标签:
网络出版传播版权知识产权互联网创作共用知识共享cc |
分类: 网络出版与版权 |
重发说明:
1)从目前 Creative Commons 官方网站上看,中文的名字已经被译作“知识共享”,本文是两年前的旧文重发,除这里说明的地方外,没有做任何文字修改,因此保持了当时的用语。(关于用语等问题,将作进一步探讨)
2)这个网页上的一些链接已经失效了,但我认为它恰恰反映了早期的一些信息,因此我根据情况将已失效的链接修改为带下线的灰色字体,并适当添加新的链接。
3)为方便阅读,增加了系列文章目录。
4)Creative Commons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3.0版本。要正式使用或更多的了解,请直接访问该组织的网站。尤其是现在简体中文资料比原来更丰富清楚了。
5)几篇文章,是作者以一个用户、外行学习者的身份写下的学习记录,回头看,个人认为理解基本正确,对同样是用户、外行的广大朋友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在此重新发布,仅供参考。其中内容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多年在网络上鼓吹、力行原创与共享,感触良多,认真地考虑过相关的问题,而启发思考的,恰恰也是自由软件协议等。在网络上初次遇到“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 http://cn.creativecommons.org/),如此“对路”,构思精良,觉得很兴奋。
专门的中文网站还很初步,一到关键又变成英文链接。对不精通法律,也不精通英文的人,真是头大。想咨询一下,找到的电子邮件信箱或讨论组都毫无声息。感觉好像在马路上拣了一张喜欢的电影票,兴高采烈冲进电影院:空无一人。没办法,还得靠自己在网上慢慢爬行,做了几天的功课,终于有了一些印象。
所有这些文字,都是参考网络上的阅读。后面将陆续发出的内容都是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完整思路后加以叙述。先在前面将重要的参考链接列出:
- http://www.creativecommons.org
创作共用组织的网站。也是这个概念的唯一“官方”网站。其中,
http://creativecommons.org/worldwide/cn/ 是创作共用组织中国相关计划的说明 - http://creativecommons.cn
创作共用组织在中国大陆的合作推广网站。(现在中国大陆司法区域网站应是http://cn.creativecommons.org/) 其中
http://www.creativecommons.cn/ccblog是创作共用中文blog,集中相关的讨论信息
http://www.cnblog.org/ 最初将创作共用引入中国大陆的民间组织,创作共用组织中国推广计划的合作者。这里还可以找到一些中国项目的原始信息,例如:毛向辉关于中国项目起动的一段日志[注1]。 - http://www.creativecommons.org.tw
:CC Taiwan,
创作共用组织在中国台湾的合作推广网站,
目前这里的中文资料比较齐全,当然是繁体的,并遵循台湾的用语习惯和法律环境。
本文中的用语,尽量参考创作共用中国推广网站的现有内容。其中,将它的一套具体可选的协议说明文本、法律文本、计算机代码和这种授权的方式统称为什么,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其中不仅包括了法律部分(许可证),还包括了一些使用方法、技术方面的要素。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授权方案”来泛指。
需要说明的是,随后将提供的所有文字,只是本人反复阅读各钟资料简、繁体、英文资料后个人的理解,并没有受过任何“权威”人士的审核或指点,不保证没有偏差,随时可能作出补充和修改。发布它,是以一种博客(blogger)的态度与共同兴趣的人分享、交流,并期望获取批评意见。
[注1]:创作共用中国合作网站首页(http://creativecommons.cn )上说明毛先生(Isaac Mao)是CNBlog.org的共同创始人和创作共用iCommons China项目负责人。目前在Creative Commons关于中国的网页上,说明有两个合作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和CNBlog.org,项目负责人是Professor Chunyan Wang。
《以创作共用授权方案发布作品》系列文章目录
(原始发表:网中一人. 以创作共用授权方案发布作品(一):引言. 网络社区体验与思考小组日志, 2005-04-08, http://webcom.blogbus.com/logs/1106166.html)
http://i.creativecommons.org/l/by/2.5/cn/88x31.png本
作品采用
CC BY
(网中一人,最后更新日期:200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