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之(10)“北海道篇”: 函馆的"坂"

标签:
走遍日本都道府县探访文化旅游徐非 |
分类: 在日本的日子 |
回头一望,函馆山的道路还真的有些陡峭呢。说到这里你对日本的“坂”有了直观的认识了吧?
被云雾遮住的山头上面就是索道的山顶站,也是看夜景的必到之处。
顺着这条“坂”再往上走,就是一条横马路了。函馆的“坂“说起来有点像大寨的梯田。
沿着这条横马路走的话,有点欧洲的风格。这里就是函馆的欧式风格浓厚的“元町”地区。
早在150多年前,函馆刚刚开放港口之初,函馆的元町地区便随着函馆走向繁荣,当时在元町建设了包括各国教堂、领事馆、早期北海道的政府机构办事处等多种欧风建筑,主要建筑包括旧函馆区公会堂、函馆东正教堂、元町天主教堂、函馆圣·约翰教堂、英国领事馆、元町公园内的北海道政府旧分部等,形成了今天的元町历史风貌街区。
果然,欧洲式的教堂出现了。
函馆的天主教元町教会原为木造建筑,建于1877年,目前的建筑为1924年重建,和横滨的山手教会、长崎的大浦天主堂并列日本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内部的圣坛装饰为罗马教宗赠予,精雕细琢非常豪华。
教堂外的钟楼有10层楼高,塔尖上有可以祈福避灾的风见鸡,是元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堂内有一本留言簿,可以写下你的心愿或祈祷,教会在进行弥撒礼拜时,会一同为你祈愿。
教堂虽然全年无休,但是周日上午和教会有活动的时间不开放参观。
看看这张图,函馆的“坂”有十八条之多。它们就像从山上直通道山下的飘带一样,把函馆山划分的像一个地球仪上的经纬度一样。
哈利斯特斯教堂建于1859年,属于东正教,当年是俄罗斯驻函馆领事馆的一部分,建筑形式带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可以看出函馆开港后除了来自欧美的文化,也有来自俄罗斯的北方文化。
屋顶除了拱顶外,还耸立了七座十字架,让人望之俨然。哈利斯特斯教堂目前被日本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旧函馆区公会堂。位于元町公园最高处的小丘上,是日本少见的精致洋风馆,全馆都是木造,属于文艺复兴风格,左右对称平衡。由于曾在 1979 年进行过长达 3 年之久的大整修,旧函馆区公会堂至今不论是外观或内部都保存得非常良好。
明治 40 年,那场造成函馆市区成了一片焦土的大火,也使得函馆市民少了公共1的场地。出身函馆的富商相马哲平捐献 5 万日币 ( 以今日物价来看,将近 1 亿日币 ) 来兴建公会堂。完工之后,不但成为函馆市重要的公共会堂,并曾有两位天皇下榻于此,馆内精致巧工可见一斑。
元町公园。就座落在旧函馆区公会堂的旁边。
元町公园不大。但是从这里可以看见函馆港。
函馆港是一座波浪较少的天然良港,自中世时期开始就开辟为港口。在江户时代,函馆港是北前船的停留地。自明治时代之后,函馆港则是北海道的玄关及北洋渔业的本据地,十分繁荣。
现在函馆港主要是一座日本国内贸易港口,主要出口的货物是水泥和石材,主要进口的货物则是石油制品和废弃物。
函馆港的货物贸易量在北海道所有的港口中仅次于苫小牧港,位于第二位。另外为了处理港湾内部堆积的大量砂土,函馆港利用疏浚得到的砂土在港湾南部填海出了面积约为8公顷的人工岛绿之岛。
看板上写着:俄罗斯和东欧的杂货,乌克兰的巧克力,法国的红茶。看样子店家是专卖欧洲的物品了。
旧英国领事馆又称开港纪念馆,建于1859年,从开港之日起就是英国领事馆所在地。馆内展出函馆开港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物,并设有精品店贩售来自英国的商品,此外,游客还可以到咖啡室品尝独特的英式茶点。
在函馆,带有斜坡的街道非常有名,在坡道上能欣赏函馆的各式景色。具有代表性的有鱼见坡、八幡坡、船见坡等18个坡道。姿见坡、幸坡和回望坡一起被称为常盘坡。姿见和回望坡的名字是来自于“客人和歌舞伎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坡道上和山麓里有小剧场和茶馆。
函馆山的一个“坂”:日和坂。这个“坂”不大。路幅也不宽,一眼就可望到了大海。
函馆从海边通往元町一带有许多条坡道,其中以八幡坂最有名,因为这条路的景色最好,可以从山坡上一眼望向港口,是诸多电影、连续剧最爱的取景地点,因而成为旅游胜地。
现如今八幡宫已迁至谷地头町,而不能被迁走的八幡坂依旧在原地,不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份坚持、一份执着,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函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