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遇而安”是快乐生活的秘诀

(2019-12-19 13:08:32)
标签:

文化

杂谈

“随遇而安”是快乐生活的秘诀

 “随遇而安”是快乐生活的秘诀

朋友从局长岗位上退休后,一直随儿子住在南方大城市,带孙子料理家务。

日前,朋友回老家办理转迁户口事宜,碰面时,我问:“在儿子家做事还习惯吧?”

“习惯,我在哪里都适应,就如我从前工作调动一个样。以前开会下乡作报告,现在做饭洗衣送孩子上学,等于也是调岗位换工作,各有乐趣。”从朋友回话神情看得出来,他确实很惬意。

另有一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友,老伴让他到子女家帮忙,他却坚决不去,就呆在家里。吃饭上馆子。倒是学会了打麻将,便成天找以前的老熟人陪玩,玩到哪吃到哪。只喜欢热闹,不习惯独处。后来老熟人都怕跟他见面,有躲避之意,令他很不开心。

两位老朋友相比较,毫无疑问,前者过得既充实又快乐,他将做家务当成了换工作。后者则必然很苦恼,因为你毕竟退休了,周围熟人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天天陪你玩,别人还有别人的事。

我想起“随遇而安”这条成语。词典上对“随遇而安”有个解释。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够真正做到随遇而安,生活的快乐就会永远相伴。

我很赞赏那位将做家务当成换工作的退休局长。难得有这样平和心态对待人生环境、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就是一种“随遇而安”,真是智慧的表现。老了退休了,权力失去不可能再得,鲜花掌声环绕的社会地位一去不复返,这一点谁都要经历,谁也无法改变。唯有可做的是顺应变化后的环境,力所能及的干点家务事务,就是对社会对家庭的积极贡献。一个人老了还能积极主动奉献余热,无疑在精神上是快乐而满足的。

另一位老友的生活态度实不敢恭维。失去被人抬着捧着的生活环境还幻想着再来,现实是行不通的。老友如不迅速改变自己而适应新的环境,就只能在苦恼中盘桓苟活。实在是一种愚蠢的心态。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老是在顺利环境中生活,也不可能事事随心如愿。“不如意者常八九”,当身处逆境或事不如意的情况下,唯有坦然接受,而后改变自己去适应。有了“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就能从容应对人生的各种变故和烦恼,包括大变化、小变化、甚至异常变化。

清代著名寒门宰相陈宏谋曰:“天下事岂能尽如吾意。心境须恬适,尽其在我,随遇而安。”天下事不可能尽如我意,由此,在任何情况下心境都须安适恬意,尽力做好自己的事,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

爱国将领张学良堪称是实践“随遇而安”的典范。西安事变后,他被蒋介石关押,从手握重兵的民国二号人物、著名“公子哥”,迅速坠落为阶下囚,地位真正是一落千丈,而且一关就是半个多世纪。面对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的惊天巨变,张学良选择的是坦然接受,“随遇而安”,依旧好好生活。有资料介绍,囚禁中的张学良很注重养生,每天还搞点劳动,后还信奉基督教。张学良最后居然活进101岁。对于一位遭受过巨大磨难的人而言,真算是一大奇迹。

解放初期,有一位高官高岗,因参与高饶反党集团而受到惩处。仅仅只是降职降级使用,他就受不了,多次寻求自杀,最后终于自杀成功。高岗自杀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不习惯被冷落,失去“东北王”的权力。假如他能看开一点,恬适一点,抱有“随遇而安”的心态,绝不至落到如此可悲下场。

道家有句名言叫“上善若水”。“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水能变化为各种形态和姿势,以适应各种各样的空间和环境,其实教导的就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禅宗的最高境界为“万事随缘”。说是人无论面对何种境遇,不拒不留,顺其自然,这是禅者的态度,也是快乐人生的一种精神。“随缘自适,烦忧自去。”禅者推崇的实际上也是“随遇而安”。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也罢,祸也罢,来也罢,去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我们只要树立了“随遇而安”的人生观,一切都能从容、坦然面对。永远保持恬适快乐的心态,过好每一天,过好我们这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