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山》印象

(2019-12-16 18:08:49)
标签:

文化

杂谈

《河山》印象

《河山》印象

 

电视连续剧《河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黄河两岸的抗日保家卫国故事。

西安事变之后,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陕军团长卫大河不惜抗命攻打赤水河,阻止中央军进入陕西。随后卫大河又率领全团深入敌后,与川军、晋军、八路军等一起编入游击纵队,在敌后坚持和组织抗日游击战争。其间,卫大河在高晓山等八路军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为保存这支敌后抗日武装,同军统特务、敌伪汉奸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在复杂多变的抗日局势下,在危急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卫大河由一名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极端成见的旧军人,转化为立场坚定信仰忠诚的共产党员。

《河山》的主题思想积极向上旗帜鲜明,是一部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化教材。

电视剧通过再现山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场面,深刻而形象的诠释了其时其地复杂的抗日斗争态势:共产党八路军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对日斗争最坚决最彻底;陕军、东北军、川军、晋军等地方杂牌军,尽管遭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仍然怀有强烈的爱国信念,为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甘洒热血;以魏总指挥为代表的国军高级将领也有强烈的爱国正义感,有积极抗战保国为民的愿望;以大柳镇和游击纵队根据地为代表的黄河两岸广大父老乡亲,是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国民党顽固派则斤斤计较统治集团的利益得失,不惜与日寇相勾结,打击共产党八路军和其他坚决抗日的正义军人,沦为抗日斗争的绊脚石;邱元谷、简秀章、叶贤之等军统特务为代表的顽固派,是破坏抗战的历史罪人。

在艺术表现上,《河山》给人的印象是“两头紧中间松”。

前10集内容很精彩,从卫大河抗命攻打赤水河,到受到陕军将领宋师长的保护而回乡,到与关中刀客赛翼德结拜兄弟,到听从召唤奔赴抗日前线,到组建敌后游击纵队,故事发展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激动人心。尤其是加强团长卫大河和团参谋长段德武,两人的性格表现相当到位,个性特征极为鲜明。卫大河的正直而又狡黠,粗中有细,段德武的忠诚不二,但又口舌不饶人;两人实际形成了“明斗暗合、取长补短、生死与共”的最佳结合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10集同样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卫大河在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渐趋成熟,已从思想上完成了向共产党人的转化。与此同时,游击纵队的命运发生重大逆转,面临的敌我斗争形势更为复杂危急。在民族大义的激励感召下,卫大河等陕军将士紧紧依靠根据地的父老乡亲,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斗争,从而粉碎了敌人企图渡过黄河占领中国西部的战略企图。贵人峁之战,敌强我弱,血肉拼搏,战场残酷达到高潮,残存的陕军士兵凛然站立在阵地上,逐一自报家门,刺刀向前,准备冲入敌阵。这最后的一幕场景极富象征意义,让人油然升起一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豪迈气概,禁不住热血沸腾。

中间的30集则相对有些拖沓。卫大河及游击纵队在破坏与反破坏、扫荡与反扫荡、封锁与反封锁、公开与秘密两条战线中生存、战斗和较量,叙事头绪过于繁杂,情节发展缓慢不清,屡有让人看不下去的感觉。

特别是还有几处明显的败笔,让人联想到以前的“抗日神剧”,颇有些倒人胃口。

例如高晓山与翠姑若明若暗的爱情,显然是为迎合某些观众的“重口味”而硬插进去的“卖点”,显得不伦不类,相当别扭。

又如姜雅真战场上给卫大河送情报。在事先无法约定的情况下,姜雅真在敌方阵地上长时间站立,并双手交叉抱胸,以表示“敌方阵地有套,由此路突出不通”之意,实在有些荒唐。敌我两方战地远距离对峙,怎么可能会注意到对方某个人的特别动作与手势?

还有,卫孝定这个人物形象很失败。明知是卫大河的亲弟,军统大员简秀章怎么可能派其到游击纵队去行使对卫大河等准共产党人的监察责任呢?卫孝定刚到游击纵队的时候,俨然一付油盐不进六亲不认的做派,甚至亲手枪杀自己的亲二哥卫孝邦。这么一个顽固的军统特务,怎么后来突变成奋勇杀敌的国军战士?其转化之突兀,实让人难以致信。

再者,国军二战区会议上,有几次介绍国军将领时称“司令员”,这就更是常识错误了。“司令员”是我党所领导的军队指挥员的专用称谓,其意在“革命军队人人平等,都是革命军队的普通一员”,以显示与旧军队的根本不同。国民党军队、包括地方杂牌军中断然不会有“司令员”之称。

《河山》印象

《河山》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