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赴日“爆买”说明了什么?
(2015-10-05 13:59:12)
标签:
旅游杂谈教育 |
中国人赴日“爆买”说明了什么?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黄金周”假期,海外游升温,日本国成为中国游客主要海外目的地之一,游客大增。与此同时,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购物,这一现象成为日媒报道的热点。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上,中国游客涌入日本购物的照片也频频刷屏,据称日语里还出现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新词:爆买。
据不完全统计,赴日游客人平购物消费达2—3万人民币。而购物种类又有了新的变化:马桶盖开始降温;电子产品如单反相机、苹果电脑、耳机、游戏机等继续热销;现在日本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感冒药、止疼药、眼镜、眼罩、文具等物品也开始转热。另外,婴幼儿产品也是游客们抢购的重点。不仅是“爆买”扫货,如今不少中国游客的赴日游还多了一项行程——体检看病。游客张先生的感觉是:日本就医环境非常好,最关键的是医生认真耐心,他们会向患者把病解释得非常详细。
读到这则新闻,让人感慨万千。国人真是又多又有钱,其消费潜力实在是无可比拟,世界上任何一地,只要能让中国大陆人有兴趣,并群起积极行动,就足以撑起这一方经济天地。几年前的香港自不必言,眼下的日本,其势头大大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去年的“马桶盖”热销到今年的全面“爆买”,中国人排山倒海般的涌入狂购,大把钞票源源不断飞来,日本的商家们想必是人人高兴得“睡觉都会乐醒的”。
中国人其实并不在乎什么“民族感情”。这些年民间掀起的阵阵所谓“抵制日货”热潮,也不过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有的还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借机闹事的由头。刚刚参加完声势浩大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举国上下一致声讨这个东洋岛国对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过半个多月功夫,就竟相踏入这个曾经给中国人带来深重灾难的“敌国”疯狂购物。一切都烟消云散,这弯子转得太有点让人瞠目了?富裕起来的国人崇尚的是现实得失,只要东西好,哪管是什么土匪、强盗、仇敌。国人善“窝里斗”,70年前如此,今日看来没什么大的改变。
不过,抛开“民族情绪”,眼下的情景还是值得思考的。咱国家进一步发展,“内需”举足轻重,为啥没见国人蜂拥抢购国货?反倒舍近求远,去“敌国”购物?
显然,国货存在问题。与“日货”比,要么价高,要么质低,要么是“空白”,确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单反相机、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国货质量完全不可比。几十年来,“日货”掌握着核心技术,产品优良,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不仅个人要购这些日货,单位大宗需求同样非日货不购。至于今年渐热的感冒药、止疼药、眼镜、眼罩、文具等日常物品,为什么也能获国人青睐,想来肯定自有其优良之处。相信国人辩别商品的眼力,尤其是富起来的国人,有实力走南闯北,什么东西没见过?独钟情日货,想必也是多方比较之后的选择。
至于今年新增的赴日体检看病热,更容易理解。日本人享受的是什么医疗条件?咱国人领受的是什么医疗环境?几乎用不着比较,闭眼一想自知优劣。咱中国人多,“就医难、就医贵”成社会老大难问题。日本人生命金贵,人人享有良好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训练有素,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而国人视医院为畏途,即使生病也不愿上医院,畏惧医院的拥挤,害怕医护人员的冷漠,没钱没势的就只有硬挺,拿命挨。富人呢,也怕医院,怕他们既“宰钱”又治不了病,还是想方设法去国外就医保险。这样的状况如不改变,随着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去外国就医的人流势必年年看涨。
讲“民族感情”挡不住国人去日本的脚步。窃以为,眼下我们唯一可行的是,提高国货的产品质量,多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用国货的优良品质紧紧吸引住国人。对于国内的医疗服务,更应大大提高质量。政府应大幅投资建医院,层层多建高标准的医院;同时大力提升医护人员的素质,既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又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医生要视病人如亲人,也能“认真耐心”,高度负责的服务于国人。政府在这方面无论花多大的气力都不为过。以人为本,让国人真切感受到在国内生活比去国外幸福,一切现实的问题自将迎刃而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