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飞腐败案给了社会什么样的警示?

(2015-08-03 12:48:49)
标签:

杂谈

时评

边飞腐败案给了社会什么样的警示?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大名县原县委书记边飞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滥用职权一案日前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庭认定边飞先后多次非法收受、索取他人贿赂,包括人民币、外币、黄金、房产等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5920余万元,另有价值人民币4190余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其滥用职权还造成国家财产流失776万余元。判处边飞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边飞受到法律严惩,纯属绺由自取,罪有应得。边飞作为基层政府的重要主官,他的腐败经历和被查过程,对当前的官员自律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很好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据报道,边飞被查缘于他的一位下属被“双规”供出。最初,有关部门只是掌握了边飞45万元的涉案金额。但被查后的边飞认罪态度较好,供述越来越多,上亿元的涉案金额大多为他本人主动交代。边飞案情公布后,一些干部群众感到很惊讶。许多人反映,边飞平时并不张扬,论工作能力和业绩也可圈可点。真没想到,这样一位低调的书记会暗中收受如此巨额的贿赂。
类似边飞这样的低调而意外被查的“县官巨贪”还有没有?在全国范围究竟有多少?恐怕没人说得清。但有一个现象却颇能让人思索。笔者发现,眼下省以上的反腐败斗争风起云涌,而在地、县以下却大多风平浪静,有的县(市)几十年都没查处一名贪官。县(市)主官多数对反腐败斗争兴趣不大,更不愿下属被查,甚至每每打着“爱护干部”的名义,亲自去相关部门为一些偶尔被查的下属“说情保人”。边飞案件查办之后,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会不会有的县官忧心反腐败斗争深入牵连上自己?或是害怕被查的部属供出自己?“与人平安自己平安”、保持地方平静大家都好“过关”?相信纪检监察部门能从边飞案件中吸取一些有利于查办腐败案件的经验和教训。
边飞腐败案情中还有一处细节令人深思。作为县委书记,边飞的收受贿赂,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现时的利益交换,有的行贿者仅仅只是为了认识领导,拿县委书记名头装饰门面。据报道:在边飞收受的大量钱财中,一些送钱者并没有明确的请托要求,只是感觉“应该给县委书记送点钱”,搞好关系。而边飞有时收了钱也并没有具体给对方帮什么忙,只是“顺其自然”地“笑纳”了。一名饮品企业负责人送给边飞一张存款10万元的存折,一名畜牧企业负责人送给边飞5万元现金。这两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调查时都表示,“送钱就是为了和县委书记搞好关系”。至于逢年过节送些礼金礼品,更是部属的“家常便饭”。不知不觉中,就让边飞累积了上亿的家产。
边飞这样的机会与“待遇”,其实每一个县委书记都可能经历。表面看,似乎不存在“权力变现”,实质上还是一种“权钱交易”。行贿者送钱,从根本上说是冲着县委书记权力来的。没有即时的“利益交换”,背后肯定存在“期货交易”。总有一天,县委书记权力要为其所用,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加倍滥用。商人们都精于“放长线钓大鱼”,任何商人都不会平白无故的做赔本卖买。只不过,这样的“权钱交易”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伪装,官员与商人都用它来自欺欺人罢了。值得警惕的是,在这样被裹上伪装的“权钱交易”面前,官员很容易上钩,进而成为商人的手中的“玩偶”,走上一条不归路。边飞堕落的教训,值得所有官员记取与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