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奔跑吧,兄弟”请放过孩子们吧!

(2015-07-15 13:03:08)
标签:

育儿

杂谈

文化

“奔跑吧,兄弟”请放过孩子们吧!

不知起于何时,读小学四年级的孙子竟然迷上了浙江卫视的一档节目《奔跑吧,兄弟》,其迷恋程度令我吃惊。
只要放学回家,丢下书包,第一件事即是打开电视机看浙江台的《奔跑吧,兄弟》;做完作业,或平时稍有点时间,又是与《奔跑吧,兄弟》作伴(浙江台针对孩子总有重播);尤其是每周六晚上9时50分,看两小时《奔跑吧,兄弟》雷打不动,什么事都可以放下,唯独《奔跑吧,兄弟》离开不得,大人谁若阻拦,就跟你急。
家里的“撕名牌”(“奔跑吧,兄弟”中的一种道具)不知买了多少,网上买、实体店买,厚厚一大叠。孙子平时穿的外衣背后被缝上布胶,以作与同学做游戏“撕名牌”用。郑恺(“奔跑吧,兄弟”中的明星)就是孙子的偶像,开口闭口崇拜得“五体投地”。孙子甚至将自己的“QQ名”、“微信名”都改成《奔跑吧,兄弟》。
据说迷恋《奔跑吧,兄弟》在小学生中普遍盛行。那天我问孙子班上有多少孩子喜欢《奔跑吧,兄弟》,孙子说班上70个伢差不多有69个都喜欢。住处小院的4个女孩,有空就与孙子聚在一起玩“撕名牌”游戏。
我感觉《奔跑吧,兄弟》已经像网络游戏一样令孩子们着迷,其危害与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孙子班上有位同学,还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每次考试语数都在99分以上。这半年也迷上《奔跑吧,兄弟》,前不久的期末考试数学居然只考了80多分。至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与危害,因节目播出时间不长,各方面的表现尚不突出。可以肯定的是,潜移默化的危害必然存在,并且不亚于网络游戏。
从成人的眼光看,《奔跑吧,兄弟》实在没啥趣味,就是那么些当红的美女帅哥影视明星聚在一起做游戏,打打闹闹,嘻嘻笑笑。让孩子们着迷的无非是影视明星效应、美女帅哥效应、调笑取乐效应而已。我问过孙子:究竟喜欢《奔跑吧,兄弟》中的什么?他说:一个是崇拜里面的人,再是喜欢里面的搞笑情节。从儿童成长的角度看,《奔跑吧,兄弟》显然没什么积极向上的意义。
成长中的孩子当然需要快乐,但沉湎于感官快乐决非好事。即如孩子喜欢吃糖,便一日三餐给孩子喂糖,甚至零食也是糖,最后必然会出健康问题一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取乐更是包括孩子在内的人的本性,假如让孩子长时期全身心沉醉在玩笑取乐的生活环境中,孩子的成长也必出问题。小学生主要还是学知识的时期,更是良好思想品质的培育时期,童年快乐与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三者应高度统一,齐头并进,方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小学生自制力差,缺乏识别能力,其行为很容易受感官刺激所左右,甚至沉湎于感官快乐。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儿童教育上责任重大,应当更多传播有益孩子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浙江电视台显然有较大的欠缺。《奔跑吧,兄弟》说到底就是逢迎了儿童单纯寻求刺激的幼稚心理,并且在节目内容、播出时间、重播频率上深入发挥,做到极致,即如充满情色暴力打斗的网络游戏一样,自然很容易让儿童迷恋上瘾。这实是一种对社会对儿童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此,笔者呼吁并建议: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浙江电视台在制作播出这类节目时应有所节制。特别是在节目内容上要进行较大改进,添加一些于儿童知识学习和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观看视频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启示,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