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衣哥”该不该给众乡亲每人买辆车?

(2015-02-21 15:47:06)
标签:

娱乐

时评

杂谈

文化

“大衣哥”该不该给乡亲每人买辆车?

央视《焦点访谈》推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人的活法》,讲述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故事。第一期播出了“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之后的烦恼,看后让人大有感慨。
“苦啊!到处奔波,累得我都没法活了!”朱之文对记者说。
让朱之文烦恼的事还远不止这些。老朱成名以后,觉得老有人惦记着他的钱,这让他心烦。他给村里办了不少好事,但总有人不满足。朱之文捐资上百万为村里修路,改建幼儿园等,还为慈善事业拍卖了那件上台唱歌的军大衣,可同村村民们竟然说:这对他是九牛一毛,他要想叫俺说他好,就为庄上每人买辆小轿车、一人再给1万块钱。这些话太让老朱伤心了。
看得出来,朱之文不像是一个精于算计善于捞钱的人,比之“赵家班”的那帮工于心计的“农民艺人”,其经济盘算、投资谋利、生活享受等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也许是“入道”时间太短,功夫历练未到火候。无论怎样,至少在目前,朱之文的农民本色未褪,勤俭持家、善良厚道的品质未变,也没多么远大的欲求,就一位老实巴交的天生好嗓子、爱唱歌的农民而已。成功之后,他自己也没在城市置房买车,至今依旧生活在僻远乡村,有空还下地帮妻子干些农活,甚至都不愿花50元请机械队收割庄稼,所有农活都是自己承担。他出资上百万为村里办实事,应该是满心满意使出了全力的。尽管朱之文的名气不小,但毕竟成名只有三年,加上他的生性纯朴,还不大懂得艺术市场“潜规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经济收益。
就是这么一位善良的农民歌手,为啥得不到乡亲们的理解和公正对待呢?
窃以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一,名人“大把捞钱”的社会观念。尤其是艺术名人,一夜暴富日进斗金的事例司空见惯。央视春晚就是一黄金堆砌的大舞台,一朝登台,就如同种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聚宝盆。纵观这些年从央视春晚走出来的明星大腕,无一不是身价百倍的主,出手阔绰财大气粗,极尽享受人间奢华。赵本山的房车、豪宅、飞机、美妾、身价、享乐、排场,就是一颗颗耀眼的金星,每一次金光闪烁,即给国人深深的刺激。还有其他数不清的歌星、影星、舞星等,群星灿烂,争富摆阔,一掷千金,普通百姓看在眼里,牢牢刻在心中。曾几何时,全社会都热捧明星,政府带头炒星,商家推波助澜,明星想不富都难。朱之文的乡亲这样看他,断言他捐资公益这点钱为“九牛一毛”,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乡亲们有此想法并不过分: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朱之文,家乡的水滋润了你的声音,你多出点“血”报答众乡亲理所当然。不过,这与老朱实际上有没有这个能力属两回事。
其二,“仇富”的社会心态。从乡亲们的话中,我们也读出了一种不平,一种对富人的恨意。“他要想叫俺说他好”,就得给俺出点“大血”,否则没人领这个“情”。在这里,朱之文的捐资公益被认为是“九牛身上拔根毛”,用微不足道的小钱去换好名声,“骗名”而已。乡亲们的误解何以如此之深?我想也应从社会大环境找原因。一是眼下富人的财富多半来路不正。相当部分与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有关,或手段毒辣,与“贪、黑”密不可分。包括明星的财富,百万一首歌,百万一幅字,个中显见欺诈之嫌。而普通百姓辛苦劳作一生,几乎连温饱都不保。社会不公到相当程度。二是许多富人的德行低劣,致富后的“作派”伤人眼球。要么穷奢极欲,要么拼富摆阔,鲜见真心实意帮助穷人之举。偶有之也是以“交易”至上,用小钱赚取声名资本,然后再用声名去获取更大利益。朱之文这么一位厚道人,置身于这么一盆污泥浊水中,被“误伤”、被污染在所难免。
朱之文的经历,对社会实是一种警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导致了市场价值混乱,社会人心扭曲,也会让真正善良的人和事受到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