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下地方政务新区建设何去何从?
(2013-03-19 13:41:22)
标签:
财经 |
约法三章下地方政务新区建设何去何从?
新任总理李克强在3月17日回答记者关于如何提升民众反腐信心的提问时,明确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约法三章”,即:“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在地方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两天,笔者至少在三个不同的场合听到公职人员及市民等对李总理“约法三章”的议论。大家众口一词的看法是:“约法三章”代表了新一届政府的决心,决不会说说而已,这次肯定是要说到做到动真格的。
但也听到一些担忧的声音。例如今天上午在小学门口等候接孙子时,一群家长就谈到这个话题。议论围绕着本市刚开工的“政务新区”建设展开。有人担心地方政府的这一宏伟规划恐怕要泡汤:假如“政务新区”停建,必然直接影响本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似乎又与“城镇化”的目标相矛盾。也有人说:“政务新区”的建设是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开发商拿钱搞建设,不会增加财政支出,应该不会被叫停。也有人认为:所谓“土地置换”只是一种说法,开发商不可能无偿包建“政务新区”的所用设施,政府建大楼也不可能完全不投资,即便是财政不直接投资,也要转移支付或采用其它方式投放这笔钱,最终的负担还是归纳税人。
听到这些议论,笔者心有所动,萌发出一些认识与想法。
窃以为,“政务新区”肯定属于李总理讲话中所指的政府性“楼堂馆所”范围,应该按照“约法三章”要求“一律不得新建”。
这些年各地建政务新区、政府大楼成风。平心而论,地方政府的初衷还是好的:第一,“商务”往往随着“政务”走,“政务”定在哪里,经贸繁荣就在哪里,似乎已成规律。没有“政务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不起来,“城镇化”建设也要落后。第二,各地“政务新区”建设竞相攀比,谁的政府大楼高范围大谁就有成绩有魄力。不建“政务新区”好像显现不出官员政绩,体现不出官员的办事能力。
然而,笔者对大兴土木建“政府”总持怀疑态度。窃以为眼下“商务”随着“政务”走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形,透露出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商务过分依赖官场的现状。由此生发的弊端无穷,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而且极大阻碍着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正在于此,新一届政府领导明确指出:“应该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要向市场放权“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而“约法三章”正是实现政府放权的必要保证。
从暂时情况看,停建了“政务新区”,对地方经济确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应该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为政府清廉了,服务意识增强了,市场靠正当竞争发展,百姓靠勤劳发家致富,少了歪门邪道,多了光明正道,社会公平,百姓安心,地方经济自然就会快速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按“约法三章”要求,停建“政务新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