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慈会的“理财收益”也该晒一晒
《新京报》10月26日讯: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9名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近日将出国考察。计划考察旧金山、亚特兰大、华盛顿等城市。此举遭到实名认证调查记者刘虎的质疑。“该会迄今无任何一笔指定捐款是用于出国考察,极可能非正常使用善款”,刘虎贴出的微博随即被网友大量转发。
对此,昨日,中华儿慈会回应称:考察费用来自基金会的理财收益,绝不可能使用善款。考察是应美国亮点基金会主席的邀请,由他们安排参观考察路线,目的在于学习了解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业,并非网友怀疑的以考察为借口拿公款出国旅游。此次出国考察的9人中,除来自项目部、孤儿救助组、儿童大病紧急救助组、人事管理部和合作部等部门的人员外,还有一名财务部的骨干人员,将考察国外基金会如何把财务做得更加规范、公开化。
凭直觉观察,像这种形式出国考察一般会有问题。即便不属非正常使用善款,也有公款出国旅游之嫌。第一,所谓的“应外方邀请”不过是借口而已。慢说是国家级机构,就是地县基层单位,也不时会收到境外的访问邀请。用你的钱去为他国作贡献,提高别人的影响,谁不情愿?这种“邀请”没有任何说服力。第二,小小的“儿慈会”,一下就组织多达9人的出访团,有何必要?就近到香港学习不行,非得要远赴美国?其实,眼下拿“需要”说事,基本上属不靠谱,领导想让谁出国游、去再多人都会数出一大堆充足理由!第三,掌管慈善基金的机构,组织这样大动作出访美国活动,在“无任何一笔指定专款”的情况下,你的经费从何而来?谁能担保你不“非正常使用善款”?第四,儿慈会回应称“考察费用来自基金会的理财收益”,就更令人怀疑?我想象不出“儿慈会”还会有什么样的理财方式?动用善款或慈善资产的理财收益,就该自由支配“滥用”?
不过,质疑归质疑,究竟还是隔着一层皮在推测,也许儿慈会此举确实为工作必需,真的没有“非正常使用善款”或用公款出国旅游之事实。中华儿慈会如果确实心底无私正大光明,不妨将所谓的理财收益拿出来晒一晒,将必须要到美国参观考察的理由公布于众,眼下的舆论危机应该很容易化解。
为什么凡公家人出国行就格外令人生疑?尤其是慈善机构。这实在不能责怪公众多疑,盖因我们的公益机构太缺乏公信力。其中最根本的在于,这么多年,相关部门只习惯暗箱操作“公益”,却不愿公开透明地办理“公益”,此种情形,自然无法取信于民。“儿慈会”如果是个真正公正透明的慈善机构,每笔善款的使用都能做到阳光下操作,在社会上有很好的信誉基础,我想公众也不会质疑他们的这次出国事务。缺乏公开透明,不能取信于民,这其实中国所有慈善机构的通病。不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老百姓对公益机构的质疑还将持续不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