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如何操作小项目实现赚大钱?
(2011-06-19 13:13:19)
标签:
杂谈 |
开发商如何操作小项目实现赚大钱?
无意间翻阅过去的工作笔记,看到有几页是参加一次工程议商会的记录,勾起了我的记忆,有了想写写的兴趣。
六年前,本部门所属机构收缩,即在闹市中心临街处空出了一小片旧办公房产,大约有三亩左右的地基。部门人多,住房紧缺,经局务会反复商量,并向上级汇报,又征得土地部门同意,决定在此地基上建几栋员工住房,同时也增加一些工作业务用房。鉴于不允许单位建房的规定,遂确定委托开发商作定向开发。
委托谁开发?自然是招商。本市几家大的建筑开发商都报了名,他们很看重这块黄金地皮;局领导也提出了一位人选,是他的老乡加同学,时在京、津地区从事房地产开发,据称做的不错。局领导还说,让他同学回来投资开发,一是工程质量等等让人放心,二是能算作外商投资,可完成市政府规定的年度招商引资硬指标。好处多多!局委会决定届时让“土商”与“外商”一起“竞商”,根据各自开列条件,确定最终让谁开发。
那次议(竞)商会我参加了,共有六家开发商到场,土地、建设、纪委也派员出席。本局自定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的规费(包括土地费)由开发商负责缴清,当然都是低标准;房子建成后,临街面无偿给单位两层作业务用房;所有的房子定向出售给本部门员工,价格不得超过800元每平米;按原设计施工,地基上只准建两栋楼房,不得多建。
议(竞)商会开始,开发商依次进入会场。开发商首先出示资质,然后提出建设条件,再后即是相互协商。前五家情形大致差不多,讨价还价是共同特点。局领导同学进来,开列条件让人兴奋,不仅丝毫没有讨价还价,反而还承诺对员工售房价降为700元每平米。到场各方最后一致意见:本处开发非此人莫属!
过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局领导召集我们开会。称情况有些变化,开发商说上次的账算错了,因在外地太久,不了解地方行情,这样搞要亏很多,考虑退出开发,云云。局领导问同志们怎么办?并说时间不能等,必须早日确定下来。大家面面相觑,真的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时,一位办公室主任开口说:这事折腾长了的确不行,是不是继续维持已定人选,适当修改一下条件。大家也同意。当时,开发商也到场了,提出了一些想法,包括售房价不能降,办公用房要有偿购买,等等,姿态与议商会上判若两人。事已至此,只能由他了。
开工建设时,又遇到一些麻烦。老住户和周边相邻住户趁机过来扯皮,声称要给予补偿,甚至组织老弱病残到工地阻拦施工。局里派人上下协调,多方翰旋,总算将事情摆平。可工程拖延了大半年,给开发商留下了讲价的口实。
房子终于建成了。最后的结果是:楼方由两栋改成了三栋,办公用房不予安排,房价不仅未降,反而提高近一倍,按当时的高标准市场价出售。房子绝大部分卖给了社会,员工仅三两位相关人购买。部门上下企盼的解决住房到最后成一场梦。
据有人测算,这个项目让开发商赚了上千万。该开发商看起来在外搞了多年,其实只是虚张声势,并未赚到钱,恰恰是家乡的这一项目,让他搞了个真正的盆满钵满。从此,他就如鱼得水,扎根在本土搞开发,一路顺畅,风生水起。
这几页往日的会议记录,让我沉思良久,一种迷惑无奈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