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何摊上“统购”就生发信任危机?
昨天下午到实验幼儿园接小孙子。
在学校门口,老张有些紧张兮兮地问我:“你孙子喝了学生奶怎么样?我孙子怎么连续几天喝了奶就肚子疼,会不会是这学生奶有问题?下半年再也不能订学校的奶了。”旁边的老赵也说:“这奶清汤寡水的,看上去就不像正经东西,能有啥营养?要喝奶还是到超市去买放心!”我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感受到孙子喝的学生奶不行。
其实,学校统一为学生订购学生奶,从学年初开始,就在家长中存在不少非议。有人说,这是官商勾结赚黑钱;还有人说是几个老干部通过关系承包了全市所有学生的供奶,从中获取暴利;更有人说上级领导、学校校长、老师都从中得了回扣,不然他们决不会这么起劲地配合统购。近些时传言尤盛,说某某学校学生喝了统一供应的学生奶,多名学生中毒住了医院;地方网上也有类似的帖子。一些家长已打算下半年不再参加学校的统一购奶。
学生奶到底有没有问题?我没有权力组织调查,无从得知准确信息。不过,对学生奶的推广,我倒是听到一些宣传。据说,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府行为,实施的是一种叫做“强壮一个民族工程”。当年日本政府就号召国民人人喝奶,数年坚持下来成为生活习惯,使大和民族人种得以体魄强健。教育行政部门希望通过一定的强制压力,让国民从小养成喝奶习惯,确保学生终生身体健康。按说这件事宗旨高远,意义重大,怎么看都该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
为啥学生家长不卖账?为啥群众总不往好处想?为啥凡事一摊上“统派统购”就生发信任危机?我突然冒出这些疑问。
老张的紧张发问很可能是种错觉,是受到某种社会舆论暗示的影响。老赵的插言则明显带有偏见:在超市购奶让人放心,通过学校统购的就必然是劣质品?这种推理绝不符合逻辑。至于网上发帖就太复杂了,或许是商家所为,故意搅浑水以利同类商品的推销竞争。当然,也不能排除学生奶真的存在质量问题。但就目前能够看到的情况分析,群众(家长)臆测的成分要大,有相当深的误解与偏见。
误解首先来自于社会风气的日渐败坏。这些年人们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几乎形成惯例,凡属公权力参与的经济活动,其中必有猫腻!政府采购可以挑贵的、买劣的,就是不选货真价实的;公款交易鲜见不从中克扣或雁过拔毛的。让家长出钱统一订购政府指定商家的学生奶,谁信其中不存猫腻?谁信购的是好奶?
偏见源自于公务人员腐败的泛滥。有重权的官员可以大举受贿,管钱掌物的公务员可以贪占,医生治病能收红包,放眼望去,哪个行业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公权肥个人?教书育人的教师同样可以“以权谋私”!连学生当干部、孩子排座位都能成为收礼的法码,摊上这大规模订购学生奶,谁能保证其中的交易清白干净?商家如果在奶品以外花了重金,还能确保奶品质量?
如此社会现状,很难让人不猜疑!你即便一颗红心为了学生健康,保证奶品的质优价廉,可又有谁相信?“假作真时真亦假”啊!想到这些,我感觉有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