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礼金”还是“不收小钱”?
(2010-07-20 10:33:27)
标签:
杂谈 |
“拒收礼金”还是“不收小钱”?
湖南省湘潭市副市长朱少中,任职期间大念“反腐经”:他曾在网络上撰文痛斥有的党员干部“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父亲过世,朱少中甚至在灵堂张贴字条“拒收礼金”。不想,这名“清廉”的官员暗中却大肆受贿。经初步查实,2002年至2009年,朱少中利用担任湘潭县县长、县委书记及湘潭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在减免报建费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齐建平等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00余万元、美金5万元。(7.18新华网)
又是一个“双面人”!与现代官场众多的官员“表现”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引人关注的是,朱少中的“反腐调子”唱得更高更响,“高”得张贴“拒收礼金”榜,还利用网络全方位给自己“包金”。“灵堂上贴拒贿纸条!”到目前为止,此举真算得上他的独创!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少中的这一切努力不过是贪官们惯常使用的人前“表演”,“声东击西”,制造假象,借以掩护自己权力寻租中饱私囊!
在腐败具体操作“技术”层面上,朱少中采取的是“收大拒小”:丧事礼金,充其量只送得几千上万,怎么算也是小钱,堂堂书记县长不值得为“刀”把钱折腰!只收大笔,不收零钱。细想这种“技巧”确有其独到之处。
一是目标小,只与少数“靠得住”的老板搞权钱交易。书记、市长招商、亲商、爱商,为房地产商拓展市场,是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应尽之责。冠冕堂皇下的权利互换,师出有名,大道畅行,谁也不会注意到个中“有诈”。
二是收得“解馋”。收小钱如下“毛毛雨”,没吃多少羊肉倒还惹得一身臊!要收就一笔收个十万、几十万,大扎大扎未开封的新钞,让人看着养眼、满足、心中舒坦。
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不收零钱,社会传言就少;小钱退交给纪委,还能博得 “清廉”名声;有了这两条,再加上善于“表演”,腐败就安全无忧,“出事”可能性小!
朱副市长真称得上是“精”官!
其实,贪官们除在“善于表演”上高度一致外,对贪腐“技巧”也各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韶关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的腐败“秘技”就是逢年过节广收“礼金小钱”。他认为这样最安全。一是面广人众,收钱可以积少成多,叶树养十几年下来竟收了几千万。二是单笔数额小,涉及人多,纪委想查谈何容易。三是有“礼尚往来”这张皮遮罩,腐败变“人情常往”,纪委容易受迷惑,一般不会管这等“闲事”。
汕尾市副市长马红妹的贪腐“技巧”则更为“雷人”,她是大钱、小钱统吃;现金、实物俱收;家庭、个人的所有花销都要“冲账”;连裤头、毛巾、卫生纸都得用公款采买。她有“雷语”:“我认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的,用的,都应该是公家的。”纪委、检察院未必还真的去查人民公仆?!
花样迭出,各有千秋!殊不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贪官们算计太精,但有一句话却忘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义之财,怎么拿回去的还得怎么退回来!这既是法网之力,更有天眼神威!朱少中、叶树养、马红妹等等“人精”不是一个个都“栽”了?!那些自以为聪明,眼下还处在潜伏期的大小贪官们,相信等待他们的是同样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