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教育局长疑因压力太大突然自杀说明啥?
(2009-11-21 13:22:54)
标签:
杂谈 |
蔚县教育局长疑因压力太大突然自杀说明啥?
19日,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宣传部门证实,18日下午约4点,该县教育局长葛祥被发现疑因自杀,送医后身亡。当地有消息称,葛祥自杀可能与近期河北暴雪导致该县学生取暖用煤紧张所造成的压力有关。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蔚县官方尚未发布公告。(11.20《武汉晚报》转《新京报》)
葛祥局长究竟是何原因突然“自杀”?该是警方下一步的工作内容,自然用不着我们操闲心瞎猜疑!不过这条新闻中所透露出葛祥局长的工作、个性和经历,倒觉得其中有些问题令人深思,值得说几句。
用惯常思维想问题,首先是不相信堂堂的教育局长竟会承受不了为学校联系取暖供煤之事受阻有压力而自寻短见!学生取暖固然很重要,联系供煤遭拒也的确令人难堪,但这些毕竟只是领导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正常疑难和问题,作为局长,怎么也不至于要为此去“杀身”!道理、情理上均难以成立。 统领一县几万乃至十几万师生的教育局长倘若连这点困难都经受不起,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又如何能担负正常的工作责任?
让人不解的是下属校长及相关人均同声称,葛祥局长似乎没有其它自杀原因:葛祥“作风正派,在社会上没有什么不三不四的关系,不可能被杀。葛祥的爱人龚某在该县交通局工作,特别善良,两人感情特别好,也不可能是夫妻矛盾引发冲突。”葛祥仕途上也是“前途一片光明”。只有这次联系供煤不顺,压力很大。
剩下的解释就是葛祥局长心理有问题,因工作长期持续有压力而忧郁成疾!葛祥局长的工作简历也促使笔者作上述联想:2007年底,葛祥从该县南留庄乡党委书记调任教育局长,工作压力不小。葛祥40出头年纪,在教育局长任上仅两年半时间。一位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对教育完全陌生,一下子调任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局长,能不感到时时处处有巨大压力吗?
葛祥局长自然苦心孤诣想把工作搞好!尽管如此,他那不明教育规律、不懂教学业务的“外行”、“专横”作派还是带来不少负面效应。比如有人说“葛祥工作很负责,但是脾气很大,经常骂校长,校长都很怕他。” 还有网友称“自从认识葛局,没见他笑过,是个干事的领导,葛祥作风很硬。”显然,这样的工作作风与领导众多有知有识教师的“教育局长”相去甚远。用行政干部的一套去领导教师、管理教育,自是捉襟见肘 “处处碰壁”!一者教育事业难有起色,再者个人始终紧张担心,时间长了心理焉能不出问题!
令人忧虑的是时下在县(市)级,教育局长一职多因其所管“人多势众”,成为乡镇干部“争抢”的香饽饽,成为党委书记们进城“落窝”的最好去处。笔者亲见一位由镇党委书记“落窝”的教育局长,上任伊始即大规模调整中小学校长,还仿照地方政界调整干部 “突然行动、集体谈话、限期报到”的做法,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折腾”了好一阵子,搞得上下怨声载道!我揣度这位局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个人生活也不得安宁!
教育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着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县(市)基层教育管理,点多面广,工作具体,事务繁琐,没有专业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干部挂帅,很难做好工作。恰恰就在县(市)基层这一级,教育主官非专业化现象严重。鉴于政法财税工商等“权势”部门干部的垂直管理,“教育局长”一职便常常成为地方领导手中不多的待价而沽的“肥缺”。于是那些会投机钻营,或多少有些后台的乡镇干部即有“占位”机会。这些年基层教育老出问题,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事实证明,让过于“外行”的干部充任基层教育行政主官,不仅贻误教育工作,也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长期的力不从心压力过重,必然产生身体或心理疾患。蔚县教育局长葛祥之死当是一个沉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