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中国散文扫描(王兆胜)

(2009-12-04 14:57:42)
标签:

杂谈

  注:近日,在《当代文坛》2010年1期上,看到著名评论家王兆胜先生近两万字的长文《宁静中的沉实——2009年中国散文扫描》,文中以较大的篇幅,谈到我的散文,给我颇多启示,摘录留存。

 

  吴佳骏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但他的抒情散文写得极其精彩动人,尤其在情感的开掘方面颇有深度。较有代表性的是《墨水灯》(《黄河文学》2009年第8期)和《背篓谣》(《海燕都市美文》2009年第9期)。表面看来,这两个题目都是小得不能再小了,然而,作者却能“小中见大”,将天下无限量的亲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墨水瓶》只是写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墨水瓶,由其中的红墨水,我与姐姐展开了无边的梦想,作者写道:“姐姐比我更加珍视那只瓶子,每晚睡觉前,都要将其捧在手心,端详半天,才能安然入睡。姐姐在看墨水瓶时,脸上浮现出一丝幸福感,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几个明快的音符。”然而,也就是这一最简单的读书机会,在姐姐也只能是一个永难实现的奢望!而“我”也就在这种遗憾中,发奋图强,努力奋斗的。这让我想起林语堂与他的二姐,因为父亲不能让他们都读大学,只能牺牲姐姐的前途而成全弟弟!后来,这只墨水瓶改为墨水灯,在文末作者这样写道:“缺少灯光照耀的姐姐,最终靠灯活着。那盏灯,是她的孩子。也许,这个孩子会使她踏上另一条苦难的道路,一辈子也得不到温暖和幸福,但能让她一辈子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亲改装的那只煤油灯,虽然光源微弱,却足以照亮一个世界。”抒怀是轻淡的,但情感是深厚的,它直达你心灵的深处,令人久久难以释怀!《背篓谣》是写母子情深的,由于贫穷无依,母亲只能靠一只背篓背起全家的沉重,并很早就将更小的背篓套在“我”幼小的肩头,于是,在母子间就有了这首“背篓谣”:“小背篓,挂肩上,圆圆的口子似玉缸。装柴火,装太阳;装青草,装月亮,装满童年的梦想……”虽然历尽生活的艰辛,却更充分地体验了贫穷的滋味,但母子之情和幸福之感却装在这小背篓中,装在背篓的歌谣中,于是作者说:“我们一边唱歌,一边看着落日慢慢地从西天上坠落。当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被暮色吞噬,我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眼里同时闪着泪花。”在诗意的表述中,母子之情与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读者的身心也仿佛受过洗礼般地清明起来。吴佳骏的写作源于生活,源于对亲情的细微体验,也源于质朴无华的表述,更源于一颗平民之心的诗性的烛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