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余虹:拒绝生活比蝇营狗苟地活更有尊严与勇气
余虹,一个在世人眼中风华正茂和春风得意的人大博导,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选择了离开他生活的世界.很多人认为认为这不可思议,一个如此有成就和在世人眼中很光鲜体面的学者为什么会选择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永远不要去用自己的心态去验证对方的心理,应为你所想象的对方一切都是错的。余虹老师离开人世那个心情世人永远都不会了解。
在当今这个功利的社会,世人都没有了做人的原则和心中的虔诚。一切向钱看,人人成了钱的奴隶,为了钱和权,世人都可以放弃心中所有的信仰和心灵的崇拜。在金钱的冲击下,教授也不例外。看着教授在各个名利场奔波,为了一点出场费,出卖自己从小虔诚的专业知识,被铜臭的商人呼来喝去,教授成了“叫兽”。让人不忍心酸,整个社会被称为精英的教授都成了金钱的附属品,何况这个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呢?不要去埋怨我们的教授们,当我们听到一个教授尽然没有钱坐车,而用过期月票坐车,被人发现而被满车人谩骂时,才发现人是多么残忍的动物阿。这时我们应该体谅他们,他们也需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一旦人在社会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孤独地向前走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
事实上,余虹老师不是第一个先行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为词厌世者。海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顾城,一批先行者在追求内心信仰的真理上,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世界,他们寻求不到自由、尊严的尊重。只能选择去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找。我想但丁描绘的天堂在等着他们。
余虹在博客中写道:“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活着更难,是生活的大不幸的打击,更是内心坚守的无法寻找到归宿。拒绝生活是一种解脱、也是最后的追求。虽然自杀不易,但是拒绝生活比蝇营狗苟地活更有尊严与勇气。
我们不会以海子,余虹为榜样,但是我们应该对他们给与崇高的敬仰。我们不是仰慕他们的行为,而是仰慕他们内心最后的坚守。他们选择心理更尊严、更自由地活着。我们呢?余虹、海子般的胜利,更是对我们生活的讽刺。我们为失去一个好的师友感到难过,那就说明我们的善念还存在心中。为什么不努力为实现他们的完美理想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想到这些,我们学习庄子为妻盘膝击缶也何尝不可呢!
精彩推荐:
润物:北京出现量价齐跌 上海也顶不住了
2007-12-08 2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