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演唱美声中国作品听觉上没有美声的味道
为什么中国人演唱美声中国作品听觉上没有美声的味道?是中国的作品不适合用美声唱法演唱吗?不,我认为这样说不正确。还记得多年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蒂拉斯曾演唱过中国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08奥运会上多明戈也曾唱过中国的作品,但是听起来还是美声味道,没有中国的民歌味道。
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作品语言结构复杂,发音习惯部位在口腔后部,自然形成的共鸣腔体积相对小,高、低频泛音均衡强度偏小,听觉上声音音色薄、体积小。西欧美声作品的语言发音习惯成字部位在口腔前部,自然形成的共鸣腔体积相对大,高、低频泛音均衡强度偏大,听觉上声音音色厚、体积大。
中国歌者从开始练习西欧美声作品时,就是在模仿西欧美声知名歌唱家的声音形象,在演唱中刻意去追求那种记忆的音型,包括咬字状态。无意识的加大了共鸣腔从而发出这种听觉上貌似而神不似的声音,所以音型不固定。在用我们的母语歌唱时,那种固有的发音习惯又使他的发上状态回复到相对小的共鸣腔状态。听觉上音型和唱外文是不一样,有了民族的味道。
要想改变唱美声中国作品不带有民歌味道,在演唱理论上要加大共鸣腔,增强高、低频泛音共鸣强度。在演唱操作上必须改变舌体运动的部位;运用双共鸣腔谐振。
-------卢兰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lula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