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猛科技新媒体快的打车赵冬it |
编者按
打车软件诞生至今,受到的争议比祝福多,同行竞争也日益激烈。但生于杭州的快的打车愣是能把市场份额做到第一,还完成了国内史上第一笔同行收购?当问及快的打车coo赵冬秘诀时,他坦言,产品和团队才是"快的打车"的核心。
采访手记
雄歌:从你们的核心团队聊起吧。说说大家如何过来一起做这个项目的?
赵冬:之前我是做电商的。大概2012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开始做“快的打车”。后来我的好友李志国(阿米巴基金管理合伙人、前口碑网创始人)介绍给我一个想做打车拼车的海龟,就是现在“快的打车”的CEO吕传伟。负责技术的是闻诚,他是从泛城科技过来的。
雄歌:你加入“快的打车”前,国内已经有类似产品了吗?
赵冬:能把打车app做到这么实用的,我们肯定是第一家。“快的打车”之前也有一些打车应用,但主要集中在商务车租车、拼车上。互联网不缺创意,缺的是把创意落地。
雄歌:“快的打车”一年半了,这期间各界对“加价”这个功能有一些争议,你们内部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赵冬:“加价”只是快的打车的一个功能,给用户多一个选择而已,这个完全是由用户自己选择加或不加的。确实有一些用户因为有急事愿意加价打车,不过这部分的量占的很小。单纯这个功能上来说,我觉得只要司机和乘客双方同时认可就是合理的。
雄歌:“快的打车”的核心是加价吗?
赵冬:肯定不是,“快的打车”的本质是利用高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易双方信息流通,“加价”更多用于特殊情形。比如10月7日 那天,杭州下暴雨,大多数出租车都被困,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必然被抬高。如果没有打车软件,即使你愿意加价,也碰不到车,但是用“快的打车”这个 软件,就可将加价信息传达给上百辆车,所以“快的打车”让整个交易信息更透明了。信息越透明,市场的交易价格越合理,不能说越低价,就越合理。什么是合 理,市场决定的就是合理。
雄歌:四月份时,很多媒体拿出文件说打车软件要被监管部门禁掉,这事儿是真的吗?
赵冬:实际上监管部门出台的文件并没有说要禁止,只是说规范打车应用这个市场,比如用打车软件的是否是正规出租车还是黑车,加价是否规范等,并没说禁止。我们“快的打车”一定会去配合监管部门,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让用户更容易打到车。
雄歌:也有的城市自己开发打车应用,或者直接构建一个平台,把一些打车应用整合到上面,统一管理。这样的官方动作,“快的”怎么看?
赵冬:官方的打车应用要做到我们这个规模还是有点难度的。不光是资金的问题,我觉得干互联网的人执行力是一流的,就像我刚才说的,缺的不是创意而是把创意落地。
政府推出的打车平台我们肯定愿意加入,增加一个入口对我们是好事。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个长期行为,因为它把打车从”市场经济”变成”计划经济”。所以我觉得未来政策方面一定会有所变化,因为一切监管政策都从老百姓的便利出发。
雄歌:有很多用户用了”快的打车”,车还没来到,自己就坐着别的车跑了。怎么解决部分用户放鸽子的现象。
赵冬:尽量从产品体验上让他感觉用这个软件能快速打到车。比如用户被抢单后,可以在手机上看这个司机离自己有多远,而且车还是移动的。如果边上刚好 有别的车,也可以取消订单。但既不取消订单也不等车的,那就是人品问题了。所以我们建立了信用体系,如果一个用户违约达到一定次数,可能后续他就没法用 了。相反,如果用户信用良好,他以后打到车的几率就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快。
雄歌:同国内同类竞品,你觉得”快的打车”的优势在哪里?
赵冬:一个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包括运营一直是领先的,比如我们的VIP会员制度和出租车与用户距离显示功能是全国首创的。另外,团队的氛围和执行力也是我们的优势。很难找到这么一帮人,每天早晨4点钟跑到荒凉的京郊跟司机推广产品,每天跟你开会到半夜。我们的团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雄歌:为什么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巨头愿意给打车应用投入那么多钱?
赵冬:两家企业不是傻子,绝不是互相攀比或者跟风投钱,而是打车市场本身很有价值,暂时没有盈利不代表没有价值。在大城市,打车是个刚性需求,而又是一件难事。那把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满足了,是件很有价值的事,盈利可能性也非常多也非常大。
雄歌:现在有很明确的盈利模式了吗?
赵冬:目前我们也是在尝试,一个是VIP卡,面向打车频繁的用户,包月的,购买后VIP用户在全国35个 城市用”快的打车”保证用户百分之百打到车。当然,普通用户依然免费。还有一个是企业版的,针对一些地方偏远的酒店,那里没什么出租车,酒店客人不方便, 前台可以用”快的打车”企业版叫出租车,我们可以保证车百分百到。但说实话,这些只是尝试,还不清晰。不过目前这个阶段不需要考虑收入,只需要把这个软件 做得更有价值。我们估计我们明年就会有收入产生了。
雄歌:对”快的打车”盈利这么有把握?
赵冬:是收入不是盈利,现在我们每天有几十万单,2014年一天肯定会超过百万单。这样大的流量,一定是会有收入进来。只要有人用,这个价值迟早就可以变现,只不过是什么时候变现的问题。
雄歌:明年的收入会不会有很大部分是从用户那里来的?
赵冬:互联网模式就是不会像普通用户收费,只向少数有特别需求的用户收费。上海的大众和强生都是有VIP会员制度的,他们的VIP制度是保证你一年多少次百分百叫到车。实际上,”快的打车”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质量比他们更高,我们在全国将近40个城市都可以给VIP会员提供百分百叫车服务。
雄歌:海外市场会是你们未来的战略重点吗?
赵冬:先国内做稳,再去国外发展。海外推广涉及到资金、人力分配问题。另外国内的空间很大,当我们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说打车应用市场在中国已经成型。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雄歌:为什么收购大黄蜂?将来还有哪些收购计划?
赵冬:大黄蜂在上海和广州占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本身就做的很不错,最关键是我们两家的价值观一样,与其互相竞争,还不如一起做一些事情。明 年是不是继续收购,这个目前还没打算,但只要是跟打车用户群一致的,都可以考虑融合。比如地图、酒店之类的。目前也跟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艺龙、携程都有 合作。其实跟同类打车应用,也不一定干个你死我活,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合作。
雄歌:其实创业挺艰难的,你对草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赵冬:我觉得出来创业,第一是要有魄力,第二是要具体了解一个行业并认真思考它的市场前景。
之前我是在杭州的一个收入挺高的电子商务公司做高管,年薪也很高。加入”快的打车”前,也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才下决心辞职的。包括我们的CEO吕传伟,也是放弃了很多回国创业的。
去年三月份,我看到国外有几个打车类的软件融了好几千万美金,感觉这事儿在国内也应该也有市场;另外,我估算了一下打车软件的市场规模,全国每年出 租车营业额大约四千亿,但空驶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能降低百分之五,营业额将上升两百多亿,这两百多亿我们抽取百分之十,也是好几十亿的市场。所以我 觉得打车软件这个事情靠谱。但我确实没想到这个市场能发展得那么快。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几亿美金的估值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我们踩对了点,如果打车 应用在五年前就开始做,根本没有这个环境。也有一部分运气在里面,所以创业成功需要的因素太多了。
后记:解读浙E商系列访谈之【对话杭州帮】百名互联网精英系列深度访谈,由浙江电商网和猛科技联合荣誉出品,是针对杭州本土互联网 创业者 的采访类栏目,记录他们对行业、对用户、对产品、对创业和对生活的观点和理解,用全新的视角解读创业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以 此推动整个生态圈 的健康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