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比上班起得还要早,虽然经过了劳动强度颇大的两个月工作,大家本应略感疲惫了,但是就算再加上30多度的高温都扑不灭大家对这次旅行的热情。
由于之前听到风声,奥运期间进出北京可能会有些麻烦,大家一直都不敢放松警惕,身份证、暂住证、单位介绍信……准备的一应俱全,可是当车行驶在空空如也的八达岭高速上时,大家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走的是“德盛专用车道”,没什么可怕的。

德盛专用车道
舟车劳顿和黑煤渣难掩我们兴奋的心情,向导游提议略过午饭,直接进军云冈石窟!由此,我们的旅行开始进入正题。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四大石窟之一。沿途的风景怡人,与我们之前的山西印象相距甚远。待到云冈石窟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琉璃瓦铺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的四层木构楼阁窟檐。如此雄伟不凡的前门更让我们对里面的石窟多了一份期待。

(*^__^*)
嘻嘻……两朵小花在做秀
一路跟着导游机械向前,对她的讲解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云冈石窟轻巧的工艺真是值得赞叹,同时大家也惋惜于其遭到的风化和摧残。
等自由活动时间一到,大家的双眸立马焕发神采:照相的时间到了!摄影师刘冬冬作半蹲状,双手托举相机,大家整齐地排作一队,鱼贯行至镜头正中:咔嚓、下一个、咔嚓、下一个……不仅让人感慨起中国式旅游的最终真谛: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
全体人员的超级合影
工匠的汗,血,岁月,除了单反、数码,我们也无可回报,姑且让他聊以慰藉,毕竟我们不懂信仰。
应县木塔
6点半叫早,7点吃早饭,这就是旅游。
来到应县木塔,大家不禁发出赞叹:真是壮观。整个木塔采用了全木结构,没有用一根铁钉。刚开始听说这些心里还有些打鼓:这木塔能承受的住一千年时间的“摧残”吗?可是当了解到木塔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地震还依然屹立不倒后,大家便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登塔了。
前观木塔

登塔登的都红了眼了
上去难,下来更难!
不过出于保护游客和木塔的目的,如今的应县木炭只允许游客上到第二层,并且每次只能有20人同时登在塔上。好不容易排到队,缓缓登上木塔,手抚柱子上岁月留下的好多子弹孔,历史的沧桑让我们感慨颇深,但“游人禁止通行”的告示牌却让我们只能止步于此,大家都颇为遗憾。
恒山
“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
恒山,终归是要爬的。上点年纪的可能对2016.8米的高度有点颤,结果糊了糊涂的到山顶了。反倒是最年轻的同志刘某(87年生人)仰望着海拔两千多米的恒山,心生怯意,居然一步都没爬,在山脚下等待大家的凯旋,超极鄙视她。
恒山景色——远观北岳庙
人字拖鞋爬恒山,酷!

太张狂啦!
北岳庙前台阶,又滑又陡,需手脚并用方能保证安全
北岳庙前的108节台阶,向外倾斜45度角,石面平滑,难以下脚。据传这108个台阶就代表了人生的108种烦恼,我深有体会,这108层每层对我造成的困扰皆不同。浑浑噩噩的数完108,累的头也抬不起来,眼睛直盯着地面,余光看到了表,发现时间已经不早,大家不再逗留,匆匆下山,临走前都觉得忘了点什么。
匆忙赶往此次大同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
悬空的寺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其实我们最想去的就是这里——悬空寺。
之前大家就对悬空寺早有耳闻,心中的期待更是不用多说。当车到达悬空寺停车场,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急着目睹这一引人入胜的旷世奇观。
果然是相当壮观!只见木架结构的寺院镶嵌在光滑陡峭的山壁之上。远看半悬空的基座下有几根柱子,风稍大一点,就会瑟瑟发抖。原来这并不是用来支撑悬空寺的,其目的只是让上去的僧人更加有安全感。真正的着力点,其实就是寺底那嵌入石壁中的木基。

悬空寺
近观侧面

悬空寺下,再来一张

置身寺中
其实没什么可怕的,但凡没恐高症的都赶上去溜达,可是海纳百川的德盛必须具备各方面人才。一向以男子汉面目示人的战某,却被我们发现了他的弱点:看见悬空寺脚下那70多米的深谷,可怜的他只能哈腰作挪步状。一路安抚着战先生,我们也领略了不能脚踏实地的快感。真是不虚此行。
回家
回程的路上,旅途的颠簸劳累加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检查,大家又都沉沉地睡去了,半夜2点钟终于经过七次人民警察的检查后到达了北京的土地。翻翻相机里的照片,才猛然发现,我们已经将此次旅行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