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僧侣抗日 救国自卫

(2012-08-24 20:54:38)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好文文,坚决转~~~
原文地址:僧侣抗日 救国自卫作者:介子平

http://s11/orignal/4bb5d4e0b8a25558f842a救国自卫" TITLE="[转载]僧侣抗日 救国自卫" />

    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的破坏是全面的,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有有型的,有无型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其对经济的破坏,在战争结束后的若干年里,可逐步恢复,而对文化的破坏,却是无法弥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延,其损失愈显重大。1932年,“一二八沪战”,日军刻意空袭商务印书馆,仅东方图书馆就损失1600万元,使这艘中国近代出版业的旗舰,难再有先前的吨位。“七七事变”后的7月28日,南开大学在日军轮番轰炸下,成为一片废墟。日军驻守雁门关及永乐上宫时,将城楼与殿宇拆毁后当柴火烧掉了。1942年4月,日军还企图将稀世珍宝《赵城金藏》劫走。

    抗战时期,五台山有寺庙110座,遭日军践踏者41座。期间,僧侣们组织了自卫队予以反击,僧人中参与武装斗争者千余人,伤亡数百。佛教圣地,出家之人,之所以有如此激烈极端的事情发生,原因无外乎二:一则僧众出于爱国之心,国之不存,何谈清净;二则被逼无奈。五台山地处要害,进可攻,退可守,1937年秋,刚刚在平型关重创日军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在政委聂荣臻的带领下,便进入五台山,这里于是成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对此进行了频繁的围剿与扫荡。

    人们只知“十三和尚救唐王”的故事,却不知五台山僧侣抗日救国的事迹。一一五师一部进入五台山后,部队就驻扎在五台山寺庙里。部队刚进入五台山的时候,路过一座大庙前,12个乐师穿着黑色的袈裟欢迎大军进山。聂荣臻领着指战员合掌躬身,以礼相待。到五台山后,他还告诫下属要尊重宗教信仰,要把和尚、喇嘛当作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并要与其结成朋友。为此,他命令住在古佛寺的军政学校、住在海慧庵的军区抗敌报社、住在南山寺的两个团、住在抬麓寺的边区政府和住在普济寺的边区银行等单位,都要注意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不得干涉僧侣们正常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破坏寺庙设施。同时,还要讲究方法,向僧侣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聂荣臻还命令部队,要爱护五台山的一草一木,保护五台山庙宇不受敌寇和土匪的破坏、骚扰;要在战斗之余,整修庙宇,为僧人挑水砍柴。这些措施使昔日只知念经拜佛的和尚、喇嘛们深受感动。1938年4月,边区政府成立了蒙藏同胞学院,课程主要讲解有关抗战及民族问题,蒙藏文字并用。大批的蒙藏同胞经过在这里学习,走上了抗战救国的道路。1938年7月7日,边区政府又在五台山举办“喇嘛训练班”,以增强喇嘛的抗战情绪,提高其政治认识。训练科目为日本对华政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自卫战争、九月末中国抗战形势与中国前途、汉满蒙回藏的关系、亡省后的东北、宣传方法等7种。负责训练与授课者为佛教救国进行宣传抗日。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聂荣臻更是处处作表率。4月16日,五台山的佛教救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聂荣臻特地前往参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对团结出家人一起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更好地坚持敌后抗战,晋察冀边区决定在1938年1月召开全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会议召开之前审查与会代表资格时,对于五台山的和尚和喇嘛的代表权问题,意见发生了分歧。筹备处有人提出,和尚和喇嘛是出家人,只能烧香念佛,对抗战恐怕不会有什么好处,不必吸收他们参政。参加筹备会的黄敬(晋察冀边区党委负责人)、邓拓(《抗敌报》社社长)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的理由是,和尚和喇嘛也是中国人,有着团结抗日的一致要求。僧人们组织的动委会、自卫队,除挎着刀枪放哨外,还为过往的抗日部队提供食宿,这说明他们也是抗日的,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这个问题提交给了聂荣臻,要他最后表态。聂荣臻到筹备处专就这一问题作了发言。他说:和尚、喇嘛也是中国人,他们虽然出了家,但并没有出国。在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之中,我们应该和各民族各阶层紧紧地携手,不分彼此,共同抗日。不能因为和尚、喇嘛有宗教信仰,便把他们排斥在抗日的门外。聂荣臻在军政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使和尚和喇嘛很受感动。他们拿起刀枪,在山关隘口,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他们倾其寺庙所存,为过往的抗日队伍提供给养;他们敲起钟磬,穿起袈裟,为抗战牺牲的英烈礼佛念经,超度英灵。还有不少的青年僧人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最前线。五台山寺院在全国僧侣中是很有影响的,新华社为此发出快讯,这一消息在全国僧侣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寺庙还把卫护柴院的枪枝捐赠给了抗日游击队,抗日的烽火打破了五台山出家人平静的生活,也激发了他们高昂的爱国热情,当时的晋察冀边区银行为筹集抗日款项发行了救国公债,因为五台山当地农民比较贫困,而在五台山的寺庙它即有土地收入,而且还有布施收入,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一点,和尚们积极购买公债。边区政府所在地、台麓寺的喇嘛庙,当时就认购了2000元。

    抗战胜利后,参加自卫队的僧侣们有回到了寺庙,重现过起了晨钟暮鼓、吃斋念佛的平静生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