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对于“性侵害案件中是谁的错?”的讨论

(2020-07-18 17:27: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善解童贞讲师信息

71112日,我在慧本妈妈开展了我的第一场12-13岁青春期孩子课程,在《防范性侵害》这节课中,讲到一个案例:在一所学校,受害人是六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班主任每次课后叫几名女孩子到教室后面摸他的生殖器,女孩子不知道老师的行为是对她们的性侵害,二年级的时候有个女孩子才告诉姥姥,开始姥姥不信,后来又问了其他几个同样遭遇的女孩才知道事情是真的。这件事情被曝光后,老师被判了死刑,但是周围的人孤立她们,同学羞辱她们,最后这几个女孩和她的家人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地隐性埋名的生活。我跟孩子们讨论:孩子遭受到了老师的性侵害,到底是谁的错?罪犯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但是子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综合他们的答案,有六种:

第一:老师的错

第二:孩子的错

第三:父母的错

第四:宣传的错

第五:审理案件人员的错

第六:姥姥的错

我和孩子们逐一进行了讨论。

1.老师的错

老师的错,很明显,是对孩子的性侵害。

2.孩子的错

对于孩子是否有错,出现了分歧,有同学说:孩子有错,不能做那样的事情,但是另外一部分同学说:孩子没有错,因为她们不知道这个行为是性侵害。孩子们就此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很认真地告诉孩子们:所有遭受性侵害的孩子都没有错,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犯错的是罪犯,而且是触犯法律的罪。

3.父母的错

对于孩子是否有错的讨论,最后归到了一个点上:她们的父母应该告诉她们这个行为是不可以的,是伤害她们的行为。

我说: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遭受性侵害,可能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她们也没有意识到要教孩子保护自己,这些孩子们也没有上过相关的课程,但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有这一方面的意识,他们送你们来上课。

这次课程的孩子,有的孩子是从8-9岁开始上善解童贞的课程,每个年龄段的课程都会参加,也有一些孩子是第一次参加课程。但是我相信,参加过课程的孩子,他们未来做了父母,他们会懂得要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

4.宣传的错

对于宣传的错,同学说因为宣传的错,所以周围的这些人才会去孤立这些受性侵的孩子,我看到其他同学也在点头,我说: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女孩子遭受到性侵害之后,就变得不纯洁了,就成了一个失去贞洁的人,其实这些孩子也都是受害者,不但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反而被孤立和排挤,未来,如果我们遇到遭受性侵害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们都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做法。孩子们都很认真地点头。

有时候,有的媒体报道中会认为孩子遭受性侵是孩子的错,所以导致很多遭受性侵害孩子的父母不敢发声,担心给孩子带来再次的伤害,孩子痛苦,父母也很痛苦,而且这样会使得性侵者更加肆无忌惮,也可能会让孩子反复遭受性侵害。文化中的观点,并不都是完全正确的,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女孩子遭受性侵害就变成了一个失去贞洁的人,这样的观点就是糟粕。

如果有更多的孩子知道,孩子遭受到性侵害后并不是孩子的错,要尽可能地保护并帮助遭受到性侵害的孩子,并将这样的观念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时候,那么,未来,遭受到性侵害孩子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好,很可能不会再有因为受不了舆论压力而跳楼的孩子,遭受到性侵害的孩子也能够勇敢发声,将罪犯绳之以法。

5.审理案件人员的错

有孩子提到审理案件的人员为什么要弄得这么多人都知道,他们为什么非得弄这么大动静,让周围人都知道,让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呆下去?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

这个案件中,没有提到审理案件的人员是如何审理的,但是孩子们根据周围的人和同学都孤立羞辱这些孩子,来判断这么大范围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可能是这个过程中审理案件的人员没有处理好。

这是孩子们判断的过程,但是没有明确提到审理案件人员具体怎样做,所以我告诉孩子们,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如何保护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就有可能会给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带来二次伤害,你们未来长大后,如果有同学愿意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希望你们能够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保护好这些遭受性侵害的孩子。

6.姥姥的错

有孩子提到为什么姥姥不相信孩子说的话?我说:是的,姥姥在开始时没有选择相信孩子,但是后来问了其他几个受害者才知道事情是真的,在遭受性侵害这件事情上,孩子是不会说谎的。有孩子说:是啊,谁愿意拿自己的名声去说谎?

这一次的讨论,我看到了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有孩子提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也都会点头认同,我心中涌起一些感动,我看到了他们提出的这些观点都从遭受性侵害孩子的感受出发,相信未来如果有孩子从事相关的工作,会考虑到遭受性侵害孩子的感受,能够促进各个方面的制度或法律的完善,让遭受性侵害的孩子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此文是我的第一场12-13岁青春期孩子课程的授课感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