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7名孩子坚持选择跳楼说起

(2020-07-12 21:31:09)
标签:

转载

分类: 善解童贞讲师信息

 

在善解童贞六年级孩子课程中,《防范性侵害》这一节课,我们会讲述一个案例:“一个16岁的少女,在遭到成年男性老板性侵威胁,无法逃脱的情况下,选择了从四楼露台跳下,导致脊柱断裂、全身瘫痪,后半生都只能躺在床上度过。”我们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我会先问同学们第一个问题:“这个女孩有没有做到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同学们都非常清晰:“没有。”

 

我会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呈现出来。

 

[转载]从7名孩子坚持选择跳楼说起

这是我在一个六年级的班级课堂调查结果。全班52个同学,4-6人一组,一共12个组。

只有6个组约30名同学,约占58%,全组明确表态:不跳楼!

只有2名同学,约4%,明确表态:可以先服从,后逃生报警。

7名同学,约13%,明确表态:一定要跳楼!

 

7名选择“一定要跳楼”的同学,我都询问了原因。

其中2名同学说:“反正就是要跳楼,没有原因。”

1名同学说:“太疼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

2名同学的理由:“太丢人了,不如跳楼。”

还有2名同学的理由:“家人会因此而痛苦,会被邻居们用特殊的眼光看!”

 

等他们讲完,我问:“可是如果跳楼并没有死,而是跟案例中这个女孩一样,只是全身瘫痪了,你们还选择跳楼吗?”

还有3位同学坚决地回应:“不管怎样,就是要先跳下去!”

 

同学们这种“被性侵后一定要跳楼”的观点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我想起去年有一次也是《防范性侵害》课堂,在一个社区开展的小班课,10个孩子参加。有一个女孩就非常坚决,从头至尾表示一定要跳楼,不管后果如何。

 

事后在跟父母交流的环节,这个女孩的妈妈非常疑惑,她说:“我从来没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观点,她怎么会这样想呢?我太意外了!”

 

其实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被性侵后一定要跳楼”的观点,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在父母平时谈话中捕捉到父母的观点。比如,聊天时说起,某个女孩因为遭受强奸威胁,选择了自杀来避免遭受被强奸,父母可能也会感叹说:坏人真坏!这个女孩真的太果敢了!这其实是对跳楼行为的一种肯定。而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会希望自己成为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所以,孩子听后就会种下种子,被强奸威胁时,选择跳楼是父母会肯定的行为。

 

二、从媒体宣传报道中捕捉到媒体的观点。比如,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例时,会讲到,未成年人被性侵后,遭后的身心伤害,以及家庭遭受到邻居、社会的怜悯甚至歧视。那孩子会会从中提取到信息,被性侵的孩子是很可怜的,孩子和全家都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压力。

 

 

三、从同学平时闲聊讨论时获取的观点。比如,同学私下看到一些未成年人遭性侵的信息,可能同学也会说,啊,这太可怕了,如果是我,我也跳楼死了算了。那孩子听到就可能会输入这样的观点。

 

目前,大部分人对性侵事件,还停留在指责性侵者、怜悯被性侵者的层面。

[转载]从7名孩子坚持选择跳楼说起


(图:来自微信公众号截图)

 

四川宜宾“全国知名班主任梁岗”性侵大批量男学生事件的曝光,缘于多年以后,曾经在学生时代被性侵的男生们,现在成年了自发聚集起来,一起告发梁岗当年的性侵行径。他们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零星之火”,公开发布自己当年被梁岗性侵的事件、以及现在报案后的进展情况。

 

很多勇敢的男生们主动要求实名举报。当他们实名举报的信息在公众号发布后,很多留言区的人,一开始不明白是他们自主要求实名的,对公众号公开实名信息的行为表示了非常大的不满,认为这样会对实名的同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从这样的不满和担心中,我们会看到,这些善良的留言者们,其实他们也认为,被性侵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是需要掩饰、不能公开的。

 

如果你曾经家里进了一个小偷,被偷走了一笔钱,十年后破案了。被偷钱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你会认为这事需要掩饰、不能公开吗?

 

再比如,你小学的时候被高年级的大哥哥揍,当时你还小,没有能力反抗,你也怕他的威胁,真的没有告诉老师父母,所以,被打了好几年,直到大哥哥小学毕业换了一个学校。十年后,你意识到这个大哥哥当年欺负弱小是不对的,你把这件事情通过你自己的方式公开出来,然后,其它也被这个大哥哥揍的同学也加入到公开当年行径的行列中来。小时候被打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你会认为这事需要掩饰、不能公开吗?

 

受害者无错,这五个字大家都认识,这五个字的含义似乎也不深奥,并不容易有歧义,但这样的观念真的进入了你的内心吗?

 

一个人被偷、被大哥哥打,事发后,大家会都会同情受害者,但没有人会认为他和全家都因此面上无光、很羞耻。为什么一个孩子被性侵后,他和全家都会被认为面上无光、很羞耻?

 

最近在自媒体看到一个新闻专访。一个女孩年幼时被性侵,成年后,她站出来把当年遭受性侵的事件进行了曝光。曝光后,她遭受到极大的社会压力。她身边的人都开始用同情或者其它异样的眼光看她。她说,她渴望的,不是隐姓埋名去另一个没有人知道她过往的地方生活;她渴望的,也不是身边的人因为她的过往而去同情她;她最渴望的,是身边的人知道她的过往以后,还能像对待所有的普通人一样,用正常的眼光看待她。

 

想起我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的女生,被我们的体育老师性侵了。她选择了报警。体育老师被判刑入狱。但这个女同学也退学了,而且据说全家都因此承受着极大的社会压力,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当时,我记得我妈妈她们讨论的时候也是说:“这么好的女孩,一辈子就这样毁了。”

 

如果用受害者无错的观点来看待,这个女同学可以继续上学,继续自己精彩的人生。同学们根本没必要用怜悯的眼光看待她,相反,应该为她的及时报警、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感叹于她的勇气,投以敬佩的目光。

 

如果用受害者无错的观点来看待,被梁岗性侵的男生们,他们实名举报后,根本没必要担心他们遭受实名后的压力,因为他们没有错,他们凭什么因此遭受压力?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性侵者梁岗遭受的惩罚够不够重。

 

如果用受害者无错的观点来看待,METOO这样的活动根本不应该出现。因为每一个被性侵的对象,都可以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就选择寻求父母和法律的帮助!而根本不需要隐忍多年!

 

当受害者无错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孩子们接收到的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观点,才会一致给孩子们力量:

当遇到任何不公平的对待,包括性侵,你都可以勇敢说出来!及时寻求帮助!

当生命遇到威胁,包括性侵威胁,在无法逃脱的时候,你选择暂时服从、事后逃脱报警,这都是明智的、把生命放在第一的正确行为!

(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