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善解童贞武汉讲师黄枫梨的授课感悟
记得第一次开课前,我向往届讲师请教,如何让课堂更轻松融洽?她们告诉我:课前多和孩子、家长交流,拉近距离,会很好地减少孩子对课堂的陌生感,增强链接。所以,每次课,我都会准备两份签到表,家长签一份,孩子自己签一份。进教室后,我会请他们到我身边,让孩子自己确认姓名和出生日期,顺便正式认识他们,再聊聊所在的学校、同学等等,这个环节尤为轻松,有时候聊过两句,孩子会主动给我很多信息。这是我认为非常有效的课前情感建设。
第一次8-9岁的课程,由于课程节奏把握不好,几个环节回答孩子提问有些拖沓,导致课程严重超时。所以这次课,我在容易引发讨论的环节,设置了时间节点和更多的应对方式,节奏把控好了很多。
这次课的孩子,基本上都刚满8岁,而上一次课孩子都满了9岁,不足10岁。虽然课程内容相同,但他们的课堂反应相差比较大。这次的年龄稍小,在讲到很多平时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知识点时,他们没有太多提问,都在使劲吸收。而上次稍大一些的孩子,课前对某些知识点已经有了零散的信息来源,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但不明确,课上会提出更多问题。
所以,即便是同一节课,对偏小的孩子,需要更多互动来启发他们思考和内化;对偏大的孩子,讲师要学会过滤掉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无效”问题,将关键问题有效聚焦,这是对课堂重点以及深度的把控,也是我对比两次课最深的感受。
对我而言,课后沟通是课程升华的一部分,前提是这个沟通必须是有效的,而非泛泛的问答。课后,我将家长课前提的问题分类进行统一说明,生活当中如何把握性教育的度,如何帮助孩子内化课程内容。同时,对两节课中家长们最关心甚至最担心的环节,做了重点讲解。
沟通过程当中,我尽可能将善解童贞的理念以及人文升华的部分,让家长有所了解,同时,对善解童贞的整个课程体系做大概介绍,我希望传达给家长的是:孩子参加的每一次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这整个课程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一来,课程的结构、孩子所处的阶段、课程的后续价值就有了更立体的呈现。短短15分钟,要将这些内容逻辑清晰地传达给家长,也需要在课前做功课。
对此,我乐此不疲,因为我做的每一步,都在为课程品质做保证和“背书”。
原文地址:打磨作者: 黄枫梨善解童贞武汉站讲师
【课前】
【课中】
【课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