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用爱与科学解读孩子的性是善解童贞的核心思想,在一年的云学院学习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科学。
报名云学院开始,就需要购买指定的国内外几本书籍,以国外的书籍为主。理由是国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性发展和性心理研究早在一百年前开始了,而我们国家至今为止都没有一所专业机构对此进行过跟踪调查和研究。
在学习中,一直抱着厚厚的“枯涩”的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籍,研究着、翻阅着,一遍看不懂只能再看一遍,有时候为了搞懂某个论点,不知道这一章节被翻阅过多少遍。我购买的《青春期》复印版,从印刷、制作和价格上来判断,自认为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却在8月学习“青春期的爱情与性”这个主题学习中,我的这本书已经被我翻得脱页得厉害,最后只能忍痛舍弃,高价再买了一本正版。
这样对理论的钻研,在不知不觉中,也在我的生活中蔓延,看到或者听到某个观点会习惯地去思考或者去问问,这个观点有它的理论依据和出处吗?
云学院的电影学习,每月至少要看3部,以现实为题材而拍摄的电影,更让人震撼!这里就不谈了。
主要谈谈云学院的毕业考核吧。我的毕业作业是电影赏析,我充分地发扬着国人应有的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业被打回来三次,最后第三次考核才算是通过。在这百折不挠,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毕业考核过程中,时时回想高考的自己,我怎么就一次高考成功了呢,难道当时自己是走了狗屎运?
在作业被打回来的过程中,我反复梳理自己的思路。 最后一次考核才悟到,第一:电影赏析,应该以剪辑的电影片段为主,让电影片段来说明主题,以电影事实来说话,我理解为这也是科学性的展现。第二:电影中辅助观众理解的理论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要标注出处。这更是实打实的科学。
考核的过程,恍忽似昨日,再回忆一遍:
第一次作业被批,PPT理论太多,电影片段太少,既然是电影赏析,应该以电影片段为主;
第二次作业被批,我的语言解说啰嗦;
第三次作业被批,题目太大,没有调研,以偏盖全;
… …
科学、科学… …
我发现善解童贞的“科学性”,慢慢在我的生活中蔓延,当孩子向我请教作业的时候,我更多地时候会在回答前,先想想,她是儿童,哪一种解说更能让她理解呢?当朋友邀请我去上身心灵的课程时,我明白这种课程更多的是感觉和体验,课堂上不会去讲科学性,现在的我最需要是科学还是感觉和体验?背诵课件时,我有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背吗?我的文章里面的观点有科学依据来支撑吗?…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