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与其他性教育不同之处(2)
(2017-06-23 09:13:50)
标签:
胡萍老师善解童贞性教育教育 |
分类: 杂谈 |
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父母课程。善解童贞0-18岁孩子性健康教育父母课程,让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懂得给予孩子性关怀。在孩子6岁前,孩子的性健康教育主要是由父母在生活细节中进行,父母通过“善解童贞0-6岁孩子性发展与性关怀”系列课程的学习,面对孩子吃手指、憋便、摩擦生殖器、看父母洗澡、性游戏等行为,父母能够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性发展与心理发展,并学会帮助孩子完成性发展,建构性活动的界限,学会保护身体隐私。
对于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父母通过学习 “善解童贞6-13岁孩子性发展与性教育”课程,理解6-13岁孩子的性发展规律,更新性健康教育的理念,学习性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对于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14-17岁孩子的父母通过学习“善解童贞——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系列课程,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发展,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困惑以及性发展困惑,学会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关于性的话题。
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父母课程涵盖了0-18岁,课程内容跟随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需求而设置,满足家长在孩子18岁前的性教育需求。性是人格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健康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立足孩子的人格培育,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孩子课程。当孩子6岁之后,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孩子课程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科学性知识,建构健康的性价值观,课程跟随孩子不同年龄设计,包含6-17岁孩子课程。
6-7岁孩子课程:《保护身体隐私》,授课方式为线下亲子课堂。
8-9岁孩子课程:《男孩女孩不一样》,《我从哪里来》,授课方式为线下亲子课堂。
10-11岁孩子课程:在8-9岁孩子课程基础上,添加《防范性侵害》、《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何应对传媒中的性信息》,授课方式为线下面授课堂。
12-13岁孩子课程:在10-11岁孩子的基础上,添加《青春早期期的爱情》授课方式为线下面授课堂。
14-17岁孩子课程:在12-13岁孩子课程基础上,添加《青春期的爱情与性》《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学会管理性冲动》等,以课堂、主题课程或沙龙等形式为孩子授课,也可以线上为孩子授课。
这样的年龄划分,避免了年龄差异太大导致在课堂里对年龄小的孩子提前唤醒不符合年龄阶段的性探索,因为提前唤醒是对孩子的性心理伤害。
我们看到一些性教育,将年龄差异很大的孩子放在一起上课,比如一些性教育夏令营,把7岁孩子与14岁孩子放在一起上性教育课,这种情况下,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14岁孩子的性教育内容是对7岁孩子的提前唤醒,如果老师顾及7岁孩子,那么,14岁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对年龄的划分是性健康教育科学性的体现。
当孩子在6岁前,孩子的性健康发展有善解童贞0-6岁父母课程的支持;当孩子进入小学一直到高中,孩子的性健康教育有善解童贞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课程支持,同时,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善解童贞父母课程伴随。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家长、孩子、善解童贞讲师三者形成了无缝对接,父母课程和孩子课程链接为一个完整的性健康教育闭环,为孩子的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无论是哪一家做的性教育,都不具有善解童贞这样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性教育的课程结构,也让大众能够更清晰地判断。
第一种是防性侵教育(有的也叫性安全教育)。这类防性侵教育一般只有一节课,内容仅限于教孩子预防性侵害,所以,没有课程体系。目前,很多民间机构和组织在做儿童防性侵教育。
由于课时只有一个学时,而预防性侵害的内容涉及范围广,要让孩子理解透彻,是不容易的。比如,当讲师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讲课,讲到“女孩被强奸会怀孕”这个内容时,如果缺失了怀孕的知识结构,孩子不会理解为什么被强奸了就会怀孕,如果孩子缺失了男女生殖系统简单结构和功能,讲师在解释“强奸”与“猥亵”的不同时,很难用一句话为孩子讲明白。但如果讲师此时为孩子补充讲解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补充讲解怀孕知识,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讲师也只有囫囵提及,学生也就囫囵吞枣了。
在善解童贞课程设计中,在为学生讲解“防范性侵害”一课之前,讲师要为孩子讲解两个内容课程:《男孩女孩不一样》和《我从哪里来》,这两个课程一共两个学时。当孩子们学习这两节课后,理解了男女生殖器结构,理解了生命孕育知识,第三节课的《预防性侵害》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一点拨孩子就明白了。在课程设计中,每一节课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与知识关联,前一节课为后一节课要进行知识结构的铺垫,这是课程设计的科学性。
防性侵教育在当前儿童遭遇性侵害案件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运而生,这是社会需求。然而,无论社会需求多么强烈,我们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的课程应该是科学的。如果当初急于为孩子提供防性侵教育,把粗糙的课程提供给孩子,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有课程总比没有课程要好。但是,当我们已经具备了为孩子提供科学系统的防性侵教育能力时,我们依然还在为孩子提供不科学的课程,那么,我们应该审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心了。
第二种是青春期教育。这类性教育课程局限于青春期,课程内容和对象都是青春期孩子或家长,没有包括青春期前的性健康教育。由此,这不是一个性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
在善解童贞体系中,性的发展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性发展平行于其他机能同时发展,3-6岁是人类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因为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在生理方面,研究者通过科学测定发现,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激素水平明显增加,男孩体内雄性激素明显增加,女孩体内雌性激素明显增加,在心理方面,这个时期是孩子探索和了解身体性感觉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提出性问题最多的时期。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期,性都跟随孩子成长与发展,只是每一个时期的性发展任务和性发展速度不同,而善解童贞的性教育包含了0-18岁阶段,将孩子未成年前的性发展与整个生命发展结合在一起,帮助孩子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性发展任务。
第三种是碎片化性教育课。这类性教育课局限于性发展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性别教育,或者生命教育等。某小学校自编了一本性别教育教材,为学生开展性别教育,教材内容主要是讲两性生理、心理和气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将性别气质的教育作为教材和教学内容,不适合小学生,而且显得很空洞。比如课本中“男孩要勇敢,要有男子气概”,当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呈现出来“要勇敢”的教机时,父母或教师及时捕捉到,就孩子当下发生的事件而进行输入“要勇敢”。如果“要勇敢”变成了课本中的一句话,很难进入学生内心。小学生的性别气质更多来自家庭中父母的性别气质影响,而不是学校的课本和课堂。
还有的学校把“生理卫生”称为性教育,生理卫生知识只是性教育的基础知识,也是必备的知识,然而,仅有生理卫生课,不能够称为系统的性教育。
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包括了:性别教育、爱与生命的教育、情感与责任的教育、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性教育的内涵包括了:性德育(性道德伦理)、性智育(知识教育)、性体育(形体健美)、性美育(性审美)、性法制教育等,这些内涵全部被设计在了善解童贞的课堂内容结构中,成为课程体系的核心思想。如果仅有性别教育,或者仅有生理卫生教育,这个性教育也是不成体系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