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熟练背诵课件只是善解童贞讲师迈出的第一步

(2017-06-23 11:05:06)
标签:

转载

  献给想要报名的同学们

 

    在胡萍老师培训讲师的近三年中,因不能背诵出课件而离开善解童贞队伍的,我知道的就有4人。离开的这4人中,有交了钱,拿到课件后,就退出的,理由是太忙,没时间背诵课件;有来经历了2个月的交互式培训,又坐飞机来到考核现场,大吵一架后就离开的,学员宣布,背课件我是背不下来,但是如果让我来讲,会比在场的每一位讲师都要讲得好,当时刚好我也在现场,这位学员死活也不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把课讲好;也有的说我知道要背课件这件事情,但是以为不是真的,交了钱我想总会给过吧… … 。

 

    我真心理解这些退出的学员们,因为在我被培训的过程中,我也是极度抗拒这样的培训方式。我在想,这样的做法,讲师在课堂上和一台胡萍老师的刻录机有什么两样?还不如干脆播放胡萍老师的录音来给家长听课,培训讲师做什么?

 

    这两年半的讲课过程中,我渐渐知道了,其实善解童贞的讲师把课件刻印在脑子里面,只是讲师在走入课堂前迈出的第一步。做一名善解童贞的讲师,为什么第一步要做的是要像刻录机式地背诵出课件呢?

 

    原因是课件的每个字都是胡萍老师精心琢磨出来的,是胡萍老师16年的心血凝练而成。有做过性教育的人就会知道,在中国做性教育课堂不容易,性教育的课堂,稍有表达出一个错字,在场的听众就会不停地质疑老师,让老师们应接不暇。

 

    关于这点,我从讲师的身份来讲。首先我来列举我上课时碰到的一个事情,去年一名家长组织了一场8-9岁的孩子课堂,请我去上课。在课后家长和讲师讨论环节中,这名组课的家长过来问我说,刘老师,我想问问,如果有人伤害了孩子,孩子是“今后不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吗?我回答道,我们的课件里面是孩子“今后不要和这个单独在一起”。因为如果有人伤害了孩子,最好的办法一定是让这个人远离这个孩子。但是如果是亲戚伤害了孩子,逢年过节亲人朋友有时候是要见面的,孩子有时候无法避开和这个人见面。那么在避不开的情况下,一定要由家长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做到时时照顾和保护孩子的安全。听到这里这个家长似乎松了一口气,她说起了孩子曾经单独和表哥在一起,表哥摸了孩子的隐私部位,后来孩子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妈妈。但是表哥是孩子的亲人,孩子是没有办法做到今后都不和表哥见面的,因为表哥也和孩子玩的很熟,感情很好。

 

    和家长交流完后,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我没有背熟课件,在课堂上我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今后不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在我们的8-9课堂中,课件里面几乎有10000个字,谁知道“单独”这两个字唯独在这1万字中如此重要。

 

    我想起了胡萍老师的话:“在中国做性教育很难,所以我的课件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我都是思考过的,在用词上我会非常讲究。有时候会反复推敲某个词!”

 

    另外,关于这点我从曾经做过的助理考官的身份来讲,有幸在第二期父母培训中体验了一把助理考管的身份,让我更加体会到背诵稿件的重要性。

 

    在这一期培训考核中,其中有名学员在进入考核前,背诵稿件的熟练度只达到了80%,2张PPT讲解下来,大家发现在她考核时,只要是用她自己的语言来讲的地方,语言里就会夹杂自己的“可能”、“吧”这种词语。例如,“与孩子分房的第三个好处是,孩子可能会保持相对清洁的呼吸空气… … ”,“一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性冲动”,“可能这个过程要2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胡萍老师曾经警告过我们,如果发现有讲师糊弄家长或者孩子,一律开除。讲师在回答家长的问题的答案中,一律不可以有自己不懂的知识或者自己把握不住的知识。而学员这样模凌两可的表达方式,严重影响了善解童贞课堂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经过大家的提醒,学员发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后来反复背诵课件,熟练度达到了95%后,就再没有出现这样的词语,考核顺利过关。

 

    第一次参加善解童贞的学员一般都会认为善解童贞的培训刻板、教条、就知道背诵,没有个性化。善解童贞在培训的过程中,个性化、人性化的部分是针对老的讲师来说的,因为老讲师已经基本懂得了善解童贞课件的严谨性和专业化体现在什么地方,老讲师自然而然会去反复体验课件的结构和用词。基本能够把握什么地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讲,什么地方只能背诵,而对于第一次参加善解童贞新学员没有经验过和体验过善解童贞的课堂,必须要用刻录机的方式来背诵课件。

 

    胡萍老师的课堂是16年的结晶,要让学员参加培训后,出去讲课能保证善解童贞的授课质量,要让善解童贞的课堂不掉档次,确实只能用刻录机的方式来考核。

 

    这些课件是胡萍老师16年的积累,而学员们要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去做到充分理解和消化胡萍老师16年来积累下来的东西,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为什么说得这么绝对呢?因为很多学员都曾经在考核中尝试过,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替代胡萍老师讲稿,做到自己的用词要比胡萍老师讲稿中的字要少和准,结果都失败了。16年和2个月,单单在时间上这一点,都是没有办法去比较的。所以学员只能强行先背诵好课件,在今后的讲课中,再慢慢领悟课件每句话所要蕴含的意思,课件结构有为何要如此设计?课件中的这句话为何要这样表达?我记得在培训后的第一年,深圳讲师经常会在讲师群里面发出感叹:“天啦,我现在终于明白课件中的这句话为何要这样表达了!”。

 

    课件中的讲稿就好比武术中的心诀,当徒弟的武术没有自然达到一个高境界的时候,师傅为了应急,只有强行给徒弟先灌入心诀。在徒弟被强行灌入心诀的时候,身体自然会有很多的不舒服和剧烈的反应。胡萍老师没有办法去等待,等待培训出来的讲师再用16年的时间去经历和体验后,再慢慢地去讲善解童贞的课,从而去保证善解童贞的课程质量。

 

   生巧是第一步,只有走完第一步,才能谈得上去走第二步,讲师的课堂才能够谈得上个性化。

 

    这点我从辅导员的身份来讲解。两年半中,我辅导的新学员加起来共8个,我见到了8个学员过课的状况。

 

    我有碰到过几乎不用花多长时间,就能熟练背诵出稿件的学员,这个学员就是XX园的校长,因为胡萍老师课件中和孩子对话的句子,就是该学员平时在校和学生交流时用的句子,所以对她来说,不用担心自己背错句子。

 

    我也有碰到过一些学员经已经背诵很流利了,但是讲课的时候,让人感觉怪怪的,总觉得有地方不对,但是当时我又找不到什么原因。在培训考核完后,胡萍老师告诉我,这名学员讲课时的语气就是平时学员在家和她2岁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原来如此!

 

    在善解童贞的课堂上,学生和讲师是平等的,讲师提出问题后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回答。如果讲师在课堂上,用和2岁孩子说话的口气和学生们说话,恐怕课堂上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宝宝,不用去思考,等着讲师说答案就好了,这显然侮辱了课堂上学生的智商,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讲师连课件都背诵不出来,又如何能注意自己在课堂上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呢?讲师只有在轻松背熟课件后,讲师们才能有额外的精力去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每个学生的状况,也才会在课堂上做到对学生尊重、平等也才会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优美、优雅。

 

    第三步:讲师想要自己的课堂更有特色,讲师必须要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10-11岁的孩子课堂上,讲师们都知道,背诵课件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讲师没有6-9岁孩子课堂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办法在讲课时更准确地、精准地和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心理,课是很难讲好的。因为10-11岁的孩子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讲师一味的背稿,而没有关注到孩子当下的心理,当下的对话没有达到孩子的心底,讲师的课堂就会出现闹哄哄的场面。孩子们不会将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所以我们的10-11岁孩子课堂的讲师几乎都参加了胡萍老师的云课堂,进行更深层次理论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课堂如此,在父母课堂更是如此,如果讲师只是背诵出胡萍老师的讲稿,这也只是讲师站稳了讲台而已,听众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会觉得枯燥。讲师要达到胡萍老师讲授家长课堂的水平,一定是需要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更多的实践。

 

    胡萍老师经常在培训中对讲师们说,是不是大家参加完培训后,都觉得善解童贞是一个很深的坑,感觉自己掉到坑里面,学习没有尽头。谁说不是呢?我们的不少老讲师们就说过,2017年是自己的学习年!

 

    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我想借用一下:一个老师在课堂呈现的格局有多大,学生的高度就有多高。我想这不仅是我作为善解童贞讲师前行的方向,也是众多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走在学习路上的善解童贞的讲师们前行的方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