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亲子营——亲子发现之旅回顾(2)
(2015-05-19 11:40:48)
标签:
胡萍老师亲子教育育儿 |
分类: 杂谈 |
来参加亲子发现之旅的孩子都在小学阶段,父母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最操心的是学业成绩,很多父母的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学业,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却无法了解,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为人父母者的现状。在亲子发现之旅活动中,我们用艺术的方式打开孩子内心世界,并用艺术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的世界呈现出来,此刻,父母的心灵之眼才会被孩子的作品打开,才会看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
在为孩子们和家长们设计的一堂手工课堂里,老师准备了各种颜色的超轻粘土,我们将孩子们和父母们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里,在老师教给孩子和家长如何使用超轻粘土做出作品的技术后,我为孩子和父母布置了相同了作业,布置作业的时候也都说了同样的话——“今天手工艺术的主题是‘我的家’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在课堂期间父母们和孩子们不可以到对方的教室里看对方的作品,孩子们的作品不要留名。
孩子们和父母们开始动手,用艺术作品来表达“我的家”,我穿梭在两个教室里,在父母的教室里,爸爸妈妈们用心地在做着自己心目中的家,还记得一位爸爸做的家园,家园里有一个院子,老人们在躺椅里聊天,孩子们在嘻嘻,而自己和妻子幸福地看着这一切,大多数的父母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主要人物都是一家三口幸福快乐的样子,父母们的作品都是经过理性思考的,而且表达手法也几乎一致,做出来的作品都几乎是学着老师的手法来做的,所以,做出来的人都大同小异,给我的感觉是缺乏生命力。
然而,在孩子们的教室里,我看到了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实情感,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思考的痕迹,而是内心的感受在表达。在“我的家”这个主题下,孩子们更着重表达着自己和家人的关系:
一个8岁男孩的作品是表达自己和母亲,妈妈的嘴唇被做得又红又大地翘着,两眼是愤怒的表情,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一个比妈妈身体小很多的男孩,指着男孩的手指又尖又长,被指着的男孩低着头,缩着身体,还戴着顶帽子,很沮丧的表情,作品里没有其他家人。我问:“这个小男孩是谁?”“是我,妈妈在骂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这样骂你?”“我有一顶很喜欢的帽子,在房间里玩帽子的时候,不小心把家里的一个花瓶碰翻了,花瓶掉在地上碎了,妈妈很喜欢那个花瓶。”我想,这件事情一定在孩子内心藏了很久,他不知道如何排解对妈妈的歉疚,也很难排解妈妈当时的凶暴给他带来的恐惧,现在,通过这件作品,男孩在修复和释放。当课堂结束后,我让妈妈们来寻找哪一件作品是自己孩子的,这个男孩的作品无人“认领”,我告诉妈妈这件作品是她儿子的作品,她吃惊地说:“啊!怎么会这样?!我什么时候这样骂过她啊?!我在儿子心目中是这样的形象?!”妈妈一脸的不相信,我告诉了她儿子曾经打碎了一个她喜欢的花瓶,妈妈说:“我完全记不起来了,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是这样的啊!”
一个11岁的女孩做了一个精致的作品,作品是一艘小船孤独地飘在一片蓝色的海上,小船上有一个漂亮的女人,女人周围没有任何人,女人的表情冷静有一丝哀愁和孤寂,我一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第一个跳出脑海的词汇是“孤独”,我问女孩:“这个女人是妈妈吗?”女孩点头,但没有说话,我继续:“我看到妈妈一个人在船上。”女孩:“嗯”我没有继续与女孩交流,在这个作品中,我看到了妈妈与女孩爸爸的关系,我决定与女孩的妈妈去探讨这个问题。当女孩的妈妈来到孩子们的作品面前时,她一眼就看出那个海上的孤独女人就是自己女儿的作品,拿着女儿的作品,妈妈一句话不说,只是流眼泪,好长时间都在流着眼泪,我陪在她身边,没有说话。两天之后,妈妈主动与我聊到了自己与先生的关系。妈妈带着女儿来参加亲子发现之旅的初衷是因为女儿的学业问题,女儿学习不尽力,不主动完成作业等等是妈妈最操心的事情,然而,走近了孩子的内心,我们才发现,女儿需要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有心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现在,女儿担心着妈妈,觉得妈妈不幸福,这些担心牵扯了女儿的心力。孩子就像一颗小树,需要在一个富有营养的土地上生长,父母为孩子营造的幸福家庭生活是这份营养的重要保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