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G班的孩子们(14)——其乐G班教育理念是如何落地的?
(2015-02-01 15:58:11)
标签:
胡萍老师其乐g班其乐教育 |
分类: 其乐教育 |
其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快乐地做自己”,如何来理解孩子的“快乐”?如何来理解孩子“做自己”?在思考G班的教育理念时,基于其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我将这个“快乐地做自己”分解为四个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天赋得到保护和发展、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业。将理念分解之后,如何来将这四个部份的理念具体落实在每一天孩子的生活中呢?只有将这些理念落实到了孩子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中,理念才能够真正变成教育的行为,否则,理念就成了空谈。
我们在G班是如何落实我们的教育理念的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分别来谈。
将“身体健康”的理念落实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
第一个方面是吃,G班孩子(包括老师)的早餐和午餐是在其乐园进餐,保质保量,下午3点半还有一餐下午点心,对于生长中的孩子们,他们的饮食健康和身体需要能够得到完全保证,其乐园还有一片菜地,我们的菜品中的蔬菜基本来自我们的菜地,菜地有专人负责;
第二个方面是运动,G班孩子能够保证每天近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其乐园宽敞的户外绿色环境,保证了孩子们足够的运动空间,其设施丰富多样:踢球、爬树、跑步、滚轮胎等,这些设施既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又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其乐G班的孩子们”这个系列博文中,读者可以看到孩子们活动的照片。)
第三,放松的心境, G班的孩子要绽放从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内在精神获得了满足而溢出的,他们的笑容来自内心的愉悦,只有这样的愉悦状态才能够让孩子全身心放松,孩子的身体才能够获得健康的状态,我们都知道,每天处于紧张和不愉快的环境下,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同时会导致身体免疫状态的不稳定,导致孩子身体出现问题。这种放松和愉悦的心境,孩子的生命才能够处于吸收知识和绽放天赋的最佳状态。
我在办G班的时候就有一个信念,G班的孩子眼睛一定不可以因为学业成近视眼,当年根儿进入小学才一学期就近视,后来每年的近视程度都在加深,这成为了我心里永远的痛,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带着眼镜我都难受,现在,我将保护G班孩子的眼睛不近视作为了自己的责任。
将“心理健康”的理念落实在孩子的每一天的生活中:
对于G班的孩子,他们处于6-10岁阶段,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被充分满足,比如,G班的小轩能量充足,热爱踢足球,他说:“我的运动生涯就是踢球,我就是喜欢踢球。”每天小轩都可以得到踢球愿望的满足,他可以踢上1个半小时的球,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小轩获得了心理需要的满足,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爱好被他人尊重,研究表明,运动还可以让身体分泌一种让人感觉愉悦的物质,这让小轩的内心每天都感觉“舒服”,一个每天都感觉身心愉快舒服的孩子,很难产生反社会的情绪。如果一个孩子正常的身心需求被压制,他就会产生与外界对抗的情绪(此时孩子就会被成人“定义”为“问题孩子”),每天在这种对抗中消耗身体的正能量,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反社会情绪,如果这样的情绪得不到疏解,孩子的人格就会被注入反社会因子,未来走向犯罪的方向,或者自毁的方向,这样的负面案例在我们的当下已经很多了。
第二个层面是孩子的健康人格基础建构获得了成人的有效帮助,健康人格的四大支柱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律,在这四大支柱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够建构合作、宽容等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如何帮助孩子建构起这四大人格支柱呢?孩子只有被尊重过,他才能够体验到什么是“尊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只有被尊重过的孩子,才能够经历“我是值得被他人尊重的,我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心路历程,孩子的人格中才能够长出“尊严”;孩子只有被信任过,他才能够经历“我能够被他人信任,我是可以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的”心路历程,孩子的人格中才能够长出“自信”;只有孩子被成人放手,能够力所能及地照顾自己的生活,孩子的人格才能够长出“自立”;只有孩子被成人要求遵守当下环境中的规则,孩子才会体会到规则中的自由,渐渐学会主动遵守规则,当孩子将遵守规则视为自己生命中的必须品时,孩子就建构了“自律”。我们要帮助G班的孩子完善这四大支柱的建构,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参阅我在“其乐G班的孩子们”系列中的博文。
将“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赋”的理念落实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
G班是一个高天赋孩子的混龄班,保护好孩子的天赋是G班每一个老师的天职,在6-1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些孩子的天才已经展露,比如,像莫扎特这样500年一遇的天才,4岁就能够谱曲,还有一些天才是100年一遇的,比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然而,这样的天才毕竟是少数。或许,来到G班的孩子,大多是高天赋的孩子,他们的天才还没有立即显现,但是,他们的记忆力、观察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力超越同龄孩子很多,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保护好孩子的这五大能力,具体保护的方法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玩耍时间,同时有相应的课程辅助。
比如,G班的三个孩子在积木搭建的工作区搭建一座城市的立体公路的时候,他们一边想像一边创造,并将自己的想像和创造呈现出来,他们在创造一座星际城堡时,也是这样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曾经读到过的文字知识从记忆库中调出来,然后开始理解、想象和创造的过程,然后付诸行动,最后获得成就感和精神满足感,表面看起来的玩耍却是在保护孩子的天赋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相应的课堂辅助孩子发展天赋,比如韩老师的数学思维课堂和音乐鉴赏课堂等,对于数学思维远远超过的同龄人的孩子是一堂有趣的课程,在下一学期,我们还将开展科学小实验课堂、乐高小小机械师课堂、蒙氏数学课堂等,满足孩子的思维发展需要。
G班的电影欣赏课堂、音乐欣赏课堂、阅读分享、绘本欣赏等课堂给孩子传递了人文与艺术,从精神层面来感受和理解人类精神的美,提升孩子的审美品格,从而提升孩子的生命品质;科学实验、数学、乐高等能够满足孩子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望,是孩子学业的基础,让孩子学习到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知识,帮助孩子为未来开创自己的生活做准备。
将“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业”理念落实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
G班孩子的年龄不同,学业内容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学业计划,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孩子当下的学习能力制定的,孩子能够有能力完成这些计划。孩子的学业以自主学习为主,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相关科目的老师,这样的方式可以发展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每天完成计划的时间,比如,目前G班的孩子上午9点-10点是阅读分享时间,10点-11点30是户外活动时间,他们选择了午休时间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下午是厨艺、农艺或者在木工房工作,如果午休时间不能够完成学业计划,下午就需要在完成计划之后才能够去做其它活动。这样的方式给予了孩子规则之下的自由,同时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这是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强调了“力所能及”,每个孩子的学业能力不同,G班的孩子将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其所能地达到自己的学业目标,最终,获得受人尊敬的学业成就,这个“受人尊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以孩子自身的努力达成,而不是成人走关系和花钱买来,第二个含义是,这个学业目标是被世人内心认可和尊敬的,而不是一个虚假的文凭。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要让孩子走得踏实,孩子才会踏实而安宁地走过一生,我不希望G班的孩子在将来功成名就的时候,被人指出文凭造假或者某一个光荣是造假而得来的。
在对美国电影《自闭历程》主人公坦普的成长研究中,我看到,坦普的妈妈没有发现坦普的天赋,但她将坦普的人格建构放在了坦普成长的第一位,她教会了坦普独立、自主、责任、自尊,让坦普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业,后来,坦普遇到了卡洛克博士,博士发现了坦普的天才,最后成就了现在的坦普。
G班成立的第一天,我就决定了要将孩子的人格基础建构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天才孩子未来是否能够走得远的前提,高级人格建构与高天赋的平衡与和谐,才能够诞生出高智慧的人才(注意,智慧不等于智商),这样的智慧才能够给人类带来正向发展。高级人格建构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在这片土壤里,智商才能够健康成长(注意:有些人认为品行不端正的人也有智商的成长,但这不是健康成长,就像癌症细胞也会不断成长,但这是病态成长,而非健康成长),最后结出智慧的硕果。我在一位妈妈的博客上,看到了她记录的关于美国天才孩子的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天才教育,美国人依然将人格品行放在了第一位,看来,无论天赋高低,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注重人格的健康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