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与“救市”措施没有想像的那么难?
随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旗帜鲜明地高调支持政府“救市”,又掀起了新的一轮“救市”呼吁高潮,不仅是专家呼吁而且官方的媒体也为政府“救市”呐喊。金融时报更是旗帜鲜明的指出,政府救市在非常时期是应该和必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由是,当政府必须在维护市场经济原则和保护本国金融安全二者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有政府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救市”并不是一个很难选择的事情,政府也不是没有打算“救市”,政府曾经也出台了许多措施想挽救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如降低印花税、加大对大小非的抛售的监管、提高成品油的价格、电信业重组等,但是每次的措施就如同给股市打了一针强心剂,让股市兴奋一下,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暴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政府出台的这些“救市”的措施是治表不治本,没有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救市”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干预,就如同有些国家用政府基金直接入市干预,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上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的下反击国际炒家对香港股市的冲击;一般来讲,这种行为“救市”在市场处于崩溃时使用。另外就针对股市低迷状态,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改善股市的投资环境,为投资人提供一些安全保障等等。这种情况是各国政府政府经常采用的,当股市受到一些非正常因素干扰时,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总是要出手干预股市的操作或为资本市场提供一些活力。
我们国家的股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属于第二种情况,虽然股市跌幅巨大,但是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我们股市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股市巨幅下跌,一方面是前期一些泡沫需要挤压,另外就是大小非的疯狂抛售,尤其是大小非的疯狂,让中国股市陷入了困境,许多不救市措施在大小非的疯狂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股市的持续低迷对于谁都不件好事,政府不希望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因为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府需要资本市场为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资金的支持,如果持续低迷,企业上市融资就会困难,资本市场的作用就会减弱;机构投资者也不希望股市低迷,虽然机构投资者可以炒作股市从中渔利,但是那种赢利模式不能持久,而且持续的低迷对于他们的来讲压力也不是小事,大批股票型基金的因股市低迷而大幅缩水,也让基金的信誉受到冲击;当然普通股民更不愿意股市低迷,因为他们希望增加资产性收入而进入股市,股市的低迷和大幅下挫让他们没有过得到收益,而资产却大幅缩水。
股市的持续的低迷已经伤害了所有的人,再次救市的呼声响起并没有太多的反对声音,甚至过去曾经反对救市学者和专家也赞同了救市的观点,因为他们发现中国的股市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股市,不能用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准判断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股市现在需要“救市”不是因为经济层面出现问题,而是制度的缺陷和不合理造成的,而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政府出面干预,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
实际上,股市解决了大小非的问题和违规操作的问题,给股市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中国的股市就能够走出低迷,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目前仍然是健康向上的。政府真正有效的“救市”措施就是解决中国股市存在的特色问题,如果资本管理者真正能够为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利益着想,而不是把股市当然圈钱的工具和国有企业脱困和做大的跳板,那么中国股市走出低迷也许就不会是梦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