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政策研究城镇职工工资爱在中国行 |
分类: 时事评论 |
如何让城镇职工的收入增长更真实?
--城镇职工收入数据能否不用平均值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城镇职工上半年的收入情况,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为13800元,同比增长17.0%;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为7789元,增长18.9%;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为12610元,增长19.2%。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其中,2007年上半年为10990元,同比增长18.5%。
看了数据许多人都挺高兴的,因为今年上半年的城镇职工收入的增长率很高,工资增幅远远超过了CPI的增幅。可是实际有多少城镇职工的工资达到了这个平均值和平均增幅呢?许多人感觉增幅和平均值都没有国家统计公布的高,难道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处于平均线以下的吗?那么工资超过平均线以上的都是些什么职业和什么人呢?纺织行业的工资水平应该讲是最低的,许多地区的纺织职工全年的工资水平也没有国家公布的半年城镇收入高。
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上涨是一个实事,随着CPI的高速上涨,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正常现象,但是幅度远没有公布的那么高,因为许多企业效益不好,工资不可能上涨的过快,因为国家虽然有工资上涨的指导线,可是企业不执行政府也没有强制措施,另外企业如果倒闭了,连开工资的地方都没有更何况涨工资呢?沿海许多地区的企业今年停产倒闭的很多,这些企业的职工收入不知道他们统计进去了没有。
另外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之流的高工资不知道算入了没有,马明哲自称是打工的职业经理人,如果马明哲之流的工资也在城镇职工收入统计之内,那么他们会把平均线拉上去很多,这些人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他们的贡献真的有那么大吗?)。所以,城镇职工平均收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不能体现城镇职工真实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不能体现不同群体的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这样的数据容易让政府决策时出现偏差,同时也让许多低收入职工心理感到不平衡。
保障城镇职工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政府的职责,更是企业的责任,政府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下达工资增幅指导线之外,更重要的措施是通过税收的手段,鼓励效益好的企业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同时对效益不好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让企业感觉到提高职工工资既是义务又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依靠降低职工而维持生存的企业,政府有必须帮助其产业升级或者转产,否则对这些没有效益的企业而言,提高职工收入只能是水中捞月。
作为统计部门一定要加大统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有能力把城镇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公布一份详细的城镇职工收入统计资料是统计责任和义务,也可以增强人们对政府数据的信赖程度。同时通过细化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发现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可靠的决策依据,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而决定成功的关键是统计部门能否真正提供一份城镇职工收入的详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