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月25日回复旦参加119年校庆活动,接受了《复旦人》两位记者的采访。最近,收到了刊登采访我文章的《复旦人》(第42期),文章标题《毛荣贵:从外文系“差生”到教授,一位64级校友的不平凡之路
》
作者:陈雅文。
文章有四个段落,四幅照片。从1月27日起,每日发一段一照。今日发第3段/第3幅照片。
2002年,毛荣贵(右)与陆谷孙在复旦外文学院办公室合影
“合格”的博导
在台州师专时,校长请毛荣贵参与英语科领导工作,其夫人(复旦同窗)在旁笑言:“毛荣贵这个人喜欢教书,喜欢写文章,还喜欢做家务、烧菜。你如果在他肩上压担子,那他别的东西都不行了。校长您帮帮忙,让他还是写写文章、烧烧菜吧!”校长爱惜人才,闻言也不再勉强。毛荣贵在台州师专每年都拿科研奖、教学奖,虽然职称一直是讲师,但是发表了很多文章,也出了书,《英语记趣》还被台湾出版商看中,以高昂的价格买了版权。
离开台州时,中文系友人勉励道:“杜甫在草堂待了四年,那四年是他最多产的四年,你在台州待了十年,明天就要走了,台州十年也许是你这一生中非常值得纪念的十年。”安居乐业,年富力强,是毛荣贵在台州安稳生活的主旋律。
1993年,毛荣贵尚在一家公司工作,工资有一千多元,维持家庭生活绰绰有余。但他的夫人鼓励毛荣贵离开这家公司,“你又不会喝酒,又不会吹牛,你在公司没前途的,你那么多年英语的沉淀不能丢掉。”
就这样,毛荣贵给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发表的文章清单,而后去外文学院面试。巧合的是,交大外文学院的时任院长也是复旦外文系毕业的,他向毛荣贵出示了校长的批复“毛荣贵已可申请教授”,欣然接收了毛荣贵的入职。
“当年我如果在复旦参与造反、打斗,那么不但陆谷孙老师不接纳我,郑院长也会讨厌我。”毛荣贵将自己这一生的道路总结为命运、性格使然,甚至是人生的细节所决定的。
进入交大后,毛荣贵保持着笔耕不辍的习惯,发表许多论文,写了不少书,其中有两册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大学教材(交大985重点教材),被全国近百所大学选作教材,他的专著《翻译美学》,至今被用作翻译研究生教材。此外,他还任《科技英语学习》(月刊)主编10年。
1996年,50岁的毛荣贵应美国驻华大使James R.
Sasser(尚慕杰)邀请到美国讲学。从美国回来后,毛荣贵和三位美国教授一起编书9册,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问答美国》在当时的留美热潮下,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他翻译的《桃花源记》(发表于北京《英语沙龙》)在网上被评为国内译本Top
three之一。
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到博士生导师,毛荣贵一步一个台阶。“我不是博士,我这个博导大概可以用两个字‘合格’来概括”。
在交大,一般3年拿不到博士学位,但毛荣贵的学生范武邱3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优秀博士生(当年交大唯一)。毛荣贵亦被教育部聘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现在范武邱是中南大学教授、博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