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月25日回复旦参加119年校庆活动,接受了《复旦人》两位记者的采访。最近,收到了刊登采访我文章的《复旦人》(第42期),文章标题《毛荣贵:从外文系“差生”到教授,一位64级校友的不平凡之路
》
作者:陈雅文。
文章有四个段落,四幅照片。从1月27日起,每日发一段一照。今日发第4段/第4幅照片。
“复旦成就了我”
回忆往昔,毛荣贵将自己的成绩归功于百年名校复旦的治学氛围和强大气场。复旦给了他一生的学术底气,让他告诉自己“我行”,且勉励自己不能给复旦丢脸,如此精神原动力,无形中化成一种学术潜能。
复旦让他在译界独树一帜:翻译理论必须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最有效的理论是翻译美学。对英语的研究和翻译的爱好,成了毛荣贵的一生之乐!与女儿游览ETA天物空间,见一句英文名言,“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玩味再三,问女儿是否可译:“简单,是天花板级的成熟。”就在前两日,他听到一首英文乐曲,题为Stillness
Speaks。此曲名,让毛荣贵惊喜:美极,不仅用了Alliteration,而且哲理深厚,是否可译“无声胜有声”?
1964年至1970年走过无数次的“南京路”(现“光华大道”),悬铃木依旧,当年,可以每百米15—17秒的速度飞奔,如今,已步摇履晃。
过相辉堂、数学系大楼、物理系大楼、理科图书馆、伟人塑像……
一切曾经如此熟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得来的复旦,回不去的青春。
此次校庆返校由同学戴惠兴组织。“基本上每年都有聚会,有时候一年两三次,所以我们叫老戴‘聚会王’!毛荣贵将戴惠兴比作高级侦探,能够“挖地三尺”,把同学们情况打听清楚,把1964级外文系同学们一次次地聚到一起。
2014年返校,毛荣贵曾赠送外文学院26册书籍。此次返校回家几日后,他让志愿者小袁为他代查。小袁不仅为他查到了捐赠到学院的书籍,还告诉他:“毛老师您好!我在复旦大学图书馆搜索您的名字,发现您的著作真不少嘞!可以找到73条书目,其中一半是您的译著,一半是您的专著,都可以借阅。”
复旦精神润泽着毛荣贵,为他奠定了广阔的学术视野,而他以勤勉为笔,用文章惠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