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月25日回复旦参加119年校庆活动,接受了《复旦人》两位记者的采访。最近,收到了刊登采访我文章的《复旦人》(第42期),文章标题《毛荣贵:从外文系“差生”到教授,一位64级校友的不平凡之路
》
作者:陈雅文。
文章有四个段落,四幅照片。从1月27日起,每日发一段一照。今日发第二段/第二幅照片。
1982年,毛荣贵(左)在庐山听陆谷孙讲课时合影
苦读奠定人生道路
1964年入学,1970年离校,而他们实际在校读书的时间只有1.5年。
复旦中文系有过一位教授吴中杰,曾在《新民晚报》上写过一篇短文《复旦:一个百年老卤的大缸》。文中说,复旦学子经过几年之浸染,必有所成。
毛荣贵自嘲:“吾之‘浸染’时间没有‘足月’,典型的‘半成品’(semi-finished product)。”
历史遽变,超出预想。1970年离开复旦,他被分配到浙江的坎门中学当中学老师,心安理得,“所学配位”,但心有不甘。1978年,毛荣贵考入杭州大学进修班,在那里度过两载时光,恶补了本科时欠缺的功课。进修班的师资远不能和复旦相提并论,课堂上,英文老师告知众学生,英语口语里面不能用定语从句,毛荣贵心生疑虑,却没有底气辩驳。
适逢复旦大学陆谷孙老师到杭州大学讲学三天,当时报名听课者超出预期,学校便将原定的大教室换成阶梯教室,后又换成大礼堂。他和陆谷孙老师讲了定语从句的事情,陆谷孙老师鼓励他自学徐燕谋教授编的英语教材第七册和第八册。徐燕谋是陆谷孙老师的老师,而这两册书是近一个世纪来的英美文学经典短篇。毛荣贵买来教材,如获至宝,教材就是他最好的课程,让他醉心于一个个优美的英语语句中。
“没有陆谷孙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毛荣贵感叹道。
冬天的杭州很冷,毛荣贵在图书馆外面背英语,脚和腿都冻得麻木,但他凭借极大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将两册书背完,而且能够脱口而出。这样的苦读行为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英语语感,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课后,毛荣贵常常去西湖边和外国人聊天,锻炼自己的口语。当他流利地说出英语名著里的句子时,外国人纷纷表示惊讶,认为他的英文水平不得了。
毛荣贵在复旦大学外文系念书时,没有资格上陆谷孙老师亲授的试点班。在杭州大学进修时,他如饥似渴地听了陆谷孙老师三天的讲座。1982年,他有幸在庐山参加陆谷孙老师长达20日的英语暑期讲习班,两人在庐山散步时,陆谷孙老师点拨道:“语言是相通的,你的汉语修养,对你英语的提高好处多多,尤其是翻译。”这句话让毛荣贵受益终身。1984年,陆谷孙老师在连云港讲课,毛荣贵又跟过去听课,陆谷孙老师哈哈大笑:“毛荣贵,我的老底都被你听光了。”
提到恩师陆谷孙,毛荣贵的感激溢于言表。陆谷孙老师给毛荣贵的著作写序言,就有三册之多,包括《英语幽默语言赏析》《英汉翻译技巧》《英语写作纵横谈》。“先生的序言,不仅让发行量激增,更重要的是,让我知不足,受激励。每一个改正之处都是一节课。”,此外,还帮毛荣贵修改了《英语人生》一书的英语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