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旦人》采访我的文章【1】【1月27日阳光上午】

(2025-01-27 09:01:56)
标签:

《复旦人》采访我的文

分类: 断想不断
    2024年月25日回复旦参加119年校庆活动,接受了《复旦人》两位记者的采访。最近,收到了刊登采访我文章的《复旦人》(第42期),文章标题《毛荣贵:从外文系“差生”到教授,一位64级校友的不平凡之路 
    作者:陈雅文。
    文章有四个段落,四幅照片。从今日起,每日发一段一照。今日发第一段/第一幅照片。
 
《复旦人》采访我的文章【1】【1月27日阳光上午】
1964年考取复旦后,毛荣贵(左)和他的哥哥在复旦校门前合影

    2024年5月25日临近复旦大学建校119周年校庆日,当天校园里举行了隆重的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动,毕业年数逢“十”的校友被邀返校。有一群特殊的校友——入学60年,均龄80岁,他们主动找到外文学院(原外文系)党总支副书记王亚鹏,表示他们也想参加这次活动。王亚鹏即刻联系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希望可以满足这群校友的愿望。于是这一天,复旦校园里多了一群满头白发、依然谈笑风生的校友,他们是外文系1964级本科校友。
    在国权路政肃路口的咖啡馆里,我们见到了这群校友中的一位——毛荣贵,退休前是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次,他在女儿的陪同下返校。
    清晨的咖啡馆颇为安静,采访者和被访者都十分投入,一声声感叹、一阵阵欢笑在小咖啡馆里交织出和谐的音符。近两个小时不停顿的回忆与讲述,让我们感受到毛荣贵身上那种难以磨灭的复旦烙印。
    和双胞胎哥哥一起考进复旦
   “你也许会觉得60年何其遥远。其实,短如一晃。”在这句开场白之后,毛荣贵教授展开了他在复旦求学的追忆。
    从南郊中学到复旦大学,这条路并不容易。毛荣贵的父亲只有小学学历,母亲不识字,毛荣贵和他的哥哥为了考取大学,在高中时发力,孜孜不倦。两人数学都不好,但英语、语文成绩长期占据年级第一、第二名的位置。高考前,班主任和教导主任特地找到他们,叮嘱他们好好考,若考取了好大学,欠的学费就不用交了。
    那时的高考和现在有几点不同,一是高考前学校放假,学生自己复习;二是高考分数保密,考多少分不会公布;三是家庭成分在录取环节影响很大。
    高考后,毛荣贵的父亲曾与他有过简短对话。
   “高考考完了吗?”
   “考完了。”
   “考得还可以吗?”
   “好像没有什么做不出来。”
    在填志愿时,班主任建议毛荣贵报考复旦大学,家里人希望毛荣贵填离家近的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宁可舍“高”求“低”。班主任上门劝说,复旦有助学金政策,能够解决三餐问题。最终,毛荣贵在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复旦大学”。那一届,复旦大学外文系共录取了60人,毛荣贵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哥哥被复旦大学中文系录取。兄弟俩考取复旦的好消息轰动了整个漕河泾镇,要知道,那所中学之前从来没有学生考中过复旦大学,学校也因此受到了市教育局表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毛荣贵会写比较复杂的英文词组,如“保护公共财产(protect public property)”,但是高考遇到的马克·吐温短文里的单词“milk”,却让他思索良久。好在他灵机一动,靠上下文语境,猜出单词的意思是“牛奶”。
    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晚上,毛荣贵和同寝室的几个同学在校园里散步,从寝室7号楼散步到中文系。“一路上,谁说什么话,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也就是在这次散步中,毛荣贵发现同学们都会讲英语,而他怎么也听不懂大家的对话。毛荣贵笑道:“坦率地说,我是复旦外文系的差生,我进校前没学过英语口语。”和他同批入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复旦附中、上海外贸学院附中等名校,他们不仅英语书面能力强,口语也很好。对比之下,毛荣贵远远不如,他日后成为外语专业教授是谁也没想到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