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外,流淌着一条河,最近几年,上海所有的河流皆有“河长”,皆竖牌,上书河名:漕河泾港。不知此河之源头,河东流,必入黄浦江,再入长江,入海。
读中学时,有几年,住漕河泾镇270号,正值困难时期。那时河水清澈,居民河边洗菜洗衣。河中常见“趟螺蛳”小船。行进的船头,站立船夫,手持两个竹竿,用网兜从河床抄起泥石,撒在甲板,再由家人从中捡起螺蛳,河蚌,小鱼,小虾......。
一年寒冬,我到河边洗菜,双手冻得通红,叫疼。母亲见状,说:天冷,到井边去洗菜,水还暖和。
1962年,读初三,那年暑假,一个正午,与吾兄下河游泳,要不是河道在康健园附近拐弯,两人差点溺亡。至今,余悸犹在。
今天出南门,南行,上漕河泾港桥。请看题图照之二。为啥特意拍一幅桥上照片?1964年7月高考发榜前一日傍晚,吾兄与我,还有少年友人杨君三人站在桥上纳凉。杨说:假如你们都考取复旦大学,新民晚报记者一定会来采访你们。次日,吾与吾兄,双得复旦录取通知书。我反问杨君:咋没有记者来?杨君,快人快语,其回答,至今记得:两人入复旦,难于上晴天啊。记者也不会相信,所以没来。闻之哑然。今日上桥,59年过去,犹闻此言。
沿桂林路南行,过上海师范大学大门。1964年7月15日-
17日在此参加高考。此校是父母最想我们就读的高校:离家近,又不要饭钱,但是,规定不许。
在师大斜对面,上43路公交,去徐家汇。当年父亲上下班,43路,我们去复旦,43路。一路不见旧屋陋房,旧影,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