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龙墙夹道
题图二:用心之作的导游图
10时许,在园内勾留了三个小时,打算离去。徘徊于四教厅前,又拍摄了两幅照片。
家住浦东,到桂林公园,从东北到西南,斜穿上海。一晃,退休17年,几乎每年桂花季来此赏桂闻香。交通越来越便捷,三辆地铁,到桂林公园北门,一小时左右。
离开四教厅,来到百米龙墙甬道,称之为龙墙,因为道两旁的白墙之脊,宛如起伏的双龙,其黑瓦即龙之鳞。上海豫园亦有龙墙,太短。
园内,此龙墙甬道,吾之最爱。
伟人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1957年1月,母亲带领我们三个娃,从镇江来到上海,与父亲团聚。时值寒冬,欲转学漕河泾镇小学,未果。该校新学年才接受转学生。父亲的一位同事是漕河泾的“老土地”,多方奔走,终于让虹漕路小学破例接受我们。此小学地处镇外农村,从家到校,15分钟的路,1957年此园称“黄家花园”。此园之南/西北各有两扇大门,从1957年2月
-
7月的一个学期内,吾与吾兄上学/放学皆抄近路,过此园,可省三五分钟。11岁的我,半年之内,每日从此龙墙甬道走过。
请友人为我在龙墙甬道拍摄一幅行走照片。想到:
个人,如汪洋之小舟,其航道及命运,取决于大环境,如洋流,风向,风力......。1956年的城市工商业改造运动,让父亲从新闸路576号的私营小店“分配”到中百六店。此次“分配”父亲结识了叶/徐两友,他们鼎力相助,,在1957年春节之前,全家团聚于上海,节后,便去虹漕路小学继续小学学业,踏入龙墙甬道。
来到桂林公园的南大门(正门),我又想:大环境决定人生啊。1964,1970,1978,1980,1993......,在当年大环境的左右之下,一路跌宕起伏,终于让我:毕业于复旦,退休于上海交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