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中百六店(父亲工作15年之地)
题图二:地铁一号线来到人民广场
走去年的路线:出桂林公园南门,上43路,到徐家汇。,电梯上天桥。登高一望,叹:高楼林立,天桥有鲜花绿树,与地面的宽阔的图纹绿化带呼应。
天桥上平视,即“上海六百”,俗称中百六店。父亲1956年工商业改造,从上海新闸路的一家私营小店被分配到此店,成为吃国家饭的工作人员。1971年国庆,得急性肺炎,病逝于徐汇区中心医院。正在乔司的部队农场锻炼的我,奔丧上海,火车上泪流不止。追悼会100多同事参加,不少人噙泪致哀。他们对父亲的一致评价:老实人。
人生之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父亲一生没享过我的福。给父亲最大的精神安慰也许是:1964年吾与吾兄双双考入复旦大学。全店上下,无不惊愕,多人问吾父:真的?
1957年,11岁,甫到漕河泾,即与吾兄即步行一小时,到店里看父亲,父亲惊喜!1970年离开复旦,黯然离沪,曾到此店购买廉价纸箱,托运行李用。今日蓝天白云,往事不堪回首。
和去年一样:从天桥下,在天钥桥路的“小杨生煎”午餐,复上天桥,直接进入六百。去年,六百二楼直通“太平洋百货”,今年,开张30年之后的“太平洋”,悄然关门。
在六百内匆匆路过,与去年一样:售货员比顾客多。电梯出六百大门,几步外,即一号线入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