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师专老师》群,建于数月前。一只静观,没有冒泡。大年初三首次冒泡,几位老师立刻发帖呼应。其中一位,严秀平老师。其贴如下:
是的,毛老师,您记忆力很好。我英语考得不好,没入选。 /
还有这样的事。我记得您是入围了的。您说得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得必有失,反之亦然。
严秀平老师所说的事:
1989年,在台州师专申请“包玉刚出国留学奖学金”之事也。当时,为申请奖学金,我跟严秀平曾专门去浙江大学参加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英语水平测试)考试。我成绩领先,科研成果(论文与专著)颇丰。陆谷孙大师为我写了推荐信(见下)。我的“出洋”被看好。浙江大学受包玉刚先生委托,主持“包玉刚出国留学基金”工作。奖学金办公室工作的女士H,曾经用“三只手指抓田螺”形容我获奖前景,劝我放心。
消息公布之日,我在临海大街拐角处的邮局,兴冲冲给H挂长途,询问(准确地说是“确认”/
confirm)“最后消息”。不料,电话线的另一端,回答,冷冷的二字:没有。
意识薄弱,我会昏厥于地。后来,消息流出:我的留学名额在最后一刻被人“调包”(stealthily
substitute)。想想也是,如此“肥肉”,权高位重者,岂能让其外流?
人生之哀,之喜,转换于瞬间!
给我出国留学一年的机会,我必须跟台州师专签订“承诺书”:归来五年之内,不得调离本校。届时我已经50出头,调回沪上,还有单位接受我这个“小老头”吗?也许,我与夫人将在台州度过余生。
此门关,旁门开:出国留学之次年,即1990年。女儿高考,金榜题名于上海,全家喜洋洋调回上海,1993年调入上海交大,1996年(50岁),应美国驻华大使之邀请,赴美讲学旅游,2000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