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手持狼牙棒在汇武林
题图二:平遥街头不乏洋人游客
走出平遥县衙,又进入日升昌票号,再参观了两家镖局。此时,夕阳的余晖抹红了街面,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此时,我才发现,平遥街面多博物馆,形形色色,你若要一家一家参观,一天也参观不完。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对60岁以上的老人,一律免门票。从五台山开始,到现在的平遥古城,一律免票。我们山西八日游的团费在2000元左右,其中就省去了近1000元的门票钱。我团最年轻者也64岁,所以,在进入各景点大门时,刷一刷身份证件即可,既方便,又省钱。包括街上的博物馆,你刷一下身份证就可进入。
闲逛平遥南大街味道甚好。平遥南大街始创于咸丰六年(1856年),歇业于民国二年(1913年),历时58年。又称明清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2009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入选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大东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是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南大街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平遥南大街在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重要影响,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能集中反映地方、民族的风貌特色;文化要素。拥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其传承;保存状况。
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存丰富,保留着较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文化活力。对原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至今仍维持着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等等。
南大街是正对南门(迎薰门)方向的南北大街,它与东面的东城墙和西面的沙巷街不但平行,而且距离相等。古代“寻龙点穴”的“金外”就在这条街上,“金片占楼”横跨街心;南大街是这座城的脊梁。它蕴藏着丰厚的古城文化精髓,寸至今门,这里依旧足古城的繁华闹市。
南大街南起兴国寺(俗称小寺庙,位居南门瓮城内侧,今不存)门前,北至东、西大街的衔接点,全长690米(从南城墙算起为738米)。两旁高屋连脊,密排着78座古店铺,众商云集,招幌如林,在兴国寺门前出现了明快的节奏在北上鸡市口的道路两旁,建筑物井然有序;久享盛誉的老字号——翠成海炉食铺,生意依旧兴降;现代公众建筑电影院取代了古代奉祀风俗神的二郎庙;在许多纸扎作坊里,虽少见精品,却多了花样;盛极一时的魁泰烟店旧址,进驻了新兴的行业。
从坞市口往北才是南大街的传统概念,全长422米。在清代中叶,商业隆盛,票号兴起,在这物华大宝、人杰地灵的黄金地段上,诸如同益庆、魁成裕、崇丰厚、协顺隆、永隆号、长泰永、兴隆信,以及后期的义聚恒、瑞丰祥等名号老店,都是商战中的强手,因他们创立过非凡的业绩而声名洋溢,晋商的颂歌相传世代而不衰。
闲逛街市,觉得有几分像丽江,就是没有那儿的“水秀”,而且游人中也不乏“洋人”。对如此古旧的小城,对一家家有点破旧的小客栈,能引起的雅兴,也许不在大城市的星级酒店之下吧。
今晚,还要请我们品尝平遥的特色菜 -
碗秃和栲栳栳。不知是啥名堂,期待着。
还有原生态的《晋商乡音》,也期待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