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2015-06-05 08:29:29)
标签:

醉翁亭之西

九亭

旅游

文化

休闲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醉翁亭西“意在亭”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题图二:古泉亭外欧阳修手植梅树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影香亭正北的园门内是梅园,地势较高,园内有一株欧阳修手植梅树。已有近千年的年龄。树长在青石砌的大方台内,称梅台。古梅枝繁叶茂,怪似龙卧。每年冬春季节花开不断。台壁上有清代人题写的“花中巢许”四个斗大的字。“巢、许”是上古时代的两位高人逸士:巢父和许由。以此来形容古梅的高风亮节。树的北面高台上依山是一座四角飞檐的唐舍,始建于明代,称“梅瑞堂”,后称“古梅亭”。这里可居高临下观赏古梅。另外,古梅东侧有高耸的“览余台”,西侧山腰有“怡亭”,都是观赏古梅的好地方。

    欧阳修到任之后,很快和琅琊寺僧智仙和尚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 --《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甚至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
     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附近建了一座冯公祠。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
     冯公祠的楹联是: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醉翁操》,又称《醉翁吟》、《太守操》,琴曲名。这里有个小故事,说是醉翁亭建成后,即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观光,当时太常博士沈遵也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并创作了此曲,欧阳修亲为配词。数年之后两人故地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奏《醉翁吟》,日出方止。
意在亭

    宝宋斋再西就是意在亭,一看这名就知道它是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而来的,这里也有一副楹联: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饮着用让泉酿制的醇酒,边欣赏琅琊美景,确乎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池跃入眼帘,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耸然而立,这便是影香亭,亭上一联极为恰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一副摘句联。联出自宋·林逋(967-1028年)《梅花》诗中的两句,上句写梅的姿态。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加上傍以清浅的水边,相映成趣,就更显得其清新婀娜。下句写梅的清香。香气飘浮于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古今多少诗评家都认为写梅到此可谓绝笔。
     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有联为证:寒流疏影;翠积清香。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6月5日阳光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