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2015-01-27 09:36:12)
标签:

招隐与镇江

南山景区

旅游

文化

休闲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久候无人,自拍觅乐,效果60分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题图二: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即招隐牌坊。 -  一座古老、高大的石牌坊。牌坊顶部的石额篆书“宋戴颙高隐处”,下镌 “招隐”两个大字,牌坊的石柱上镌有两副楹联,记载着历史上萧统和戴颙两位高士。内联为:“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外联为:“烟雨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高踪”。据说内联是400多年前的原石原刻。

    何谓“招隐”?其实,顾名思义“招”和“隐”,彼此呼应,相辅相成。有隐者,就有招之出山者。

    隐者,大都是名人名士,入隐后,总有求贤者,想“招”他出山,于是有“隐”便有了“招”。典型的例子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爱慕隐居于此的戴颙,便招其入朝为官。然而,以隐明志的戴颙,却一再婉拒,帝之招,颙之隐,一“招”一“隐”,传为千古佳话。

    古城镇江,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隐士纷至沓来、隐士文化大放异彩的独特历史、文化现象。

  来镇江归隐的隐士始于秦汉,盛于六朝。东汉末年,焦光千里迢迢从河东(今山西)来到镇江,隐入宛如“碧玉浮江”的樵山(今焦山),拉开了镇江古代隐士文化的序幕。

    六朝时,许多名人名士纷至沓来,相继入隐镇江,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山中宰相”陶弘景,以及牌坊上突出的典型萧统和戴颙,等等。

   上游的溪水,在招隐坊附近汇成一汪小水潭。取名“华影池”,不知用的是何典?据说这三字乃米芾所书。池旁有两块刻石,一石镌“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据说,当年昭明太子酷爱这里的山水,正是以这句诗作,谢绝“女乐”(即女伎之乐),静心读书。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招隐”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月27日多云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