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美国之旅,已经箭在弦上。此次交谈,让我明白,如此好事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自1983年我在江西的《英语辅导》上发表了一篇豆腐干文章(《英语中含否定意义的词》)之后,到1993年的13年中,研究翻译和英语不止,写作成了我生活中的最乐,甚至在下海的3年中,也每日抽空舞文弄墨,写成了我的第一册专著
-
《英语幽默语言赏析》(后来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重回大学校园,写了几篇有学术分量的文章,其中一篇,就是领事先生提到的。我的文章,大到学术期刊,小到新民晚报,想不到竟然给我带来了访美的机会!--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的一位中年朋友,想拷贝我的人生路线图,文章写得漂亮,就是发表不了。我告诉他:当年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唯质量是求。现在的学术期刊发表的一篇篇文章的背后都有故事,你知道吗?他喃喃而语:“听说过一点。”言此,他双目戚戚!唉,此一时,彼一时哟!
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文化领事Frank J.
Whitaker先生在信件中约我与他见面。9月16日,我践约前往。在淮海西路乌鲁木齐路口的启华大厦(Qi
Hua Tower)4楼美国领事馆文化处,我见到Frank J.
Whitaker先生。秘书W给我端上咖啡,和我面对面坐着,开始“面试”。
交谈伊始,Frank告诉我:既然大使给我发了邀请信,就无须面试了。Frank先生确实非常frank(坦率)!他说,在读到我的材料之前,早就知道我了,因为,他们从《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上读过我的几篇短文,还知道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过几年,甚至知道,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报《外国语》上发表过论文,其中有一篇专门讲英语辞格understatement。说到这里,Frank突然说“酒酿”(fermented
glutinous),乍听之下,我根本不懂,以为他在讲一个英语生词。秘书插话,我才恍悟,他在说“久仰”(I've
long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如此离奇发音,并没有让我产生笑意,因当时心中一怔,我正惊诧于Frank对我个人情况如此熟悉,人说大使馆,乃“情报馆”。果然!
接着,Frank细说美国的“国际访问者计划”,并和我一起设计访美路线(itinerary)。
最后,我们共同商定10月13日从上海飞旧金山,美国陪同James
Lambert(一位54岁的老人)在那里接机,接着,两人由旧金山再飞首都华盛顿。正式访问从东到西,横贯美国。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讨论,决定了我即将访问的路线图 --
华盛顿、费城、底特律(安娜堡)、盐湖城、凤凰城、洛杉矶、旧金山,等。11月10日再从旧金山直飞上海。我提出,不要老是一路飞机,想坐坐美国的火车。这样就决定,从华盛顿到费城乘坐火车。其余行程一律乘坐飞机。28天时间中,访问18所大学以及参观8个旅游景点(大峡谷、赌城拉斯维加斯、迪斯尼乐园,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