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看官的邮件(7月11日中午夏阳炽热时刻)

(2007-07-11 11:49:59)
标签:

旅游随感

列位看官,《黄山的变与不变》上了博克之后,有几位看官知道我的邮箱地址,给我发来了赞许的邮件。人都喜欢听好话,我亦然。现在发表如下,以飨看官。

 

第一封邮件

居士教授,你好!

    短短一篇《黄山的变与不变》,让我诵读再三,味道真好。我总结出了一条,那就是你在前天的博克上谈自己的治学三字经,其中说道:

    “比”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撞击(mental impact)可谓大矣!似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比”,就没有智力之开窍;没有“比”,就没有视野之拓展;没有“比”,就没有神思之飞越。

    你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比字!你在22年之前游历黄山,然后,跟上个月的游历相比,就比出了味道,比出了精彩。假如光光写今日游黄山的观感,那岂不过于简单,过于平铺直叙,一对比,就比出了立体,比出了生动,比出了文采!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从你的博克中学到不少,且正用于我的教学,希望不要产生“版权纠纷”哦!

    你的短文,充满了“变”与“不变”,自然清新而又不留痕迹。下面一句是我的最爱:

    ---- 不变的,是那挑山工。路遇挑山工,游客自动靠边,主动礼让。刚才还在叫苦喊累的人,目送挑山工远去,也就自然停止了叫喊。

    每日都想读到你的文章,你外出去做徐霞客了,我就感到空落落的。

小芹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第二封邮件

教授先生,您好!

    我现在是一个硕士生,在本科时,读过你许多书籍,听过你到我校的精彩讲学。我最崇拜的是您的学术专著 – 翻译美学。

    昨天读了您的《黄山的变与不变》,我真的感受到了,文章写得好,要有生活积累,在我大二的时候,我也和别的几个女孩登黄山,回来之后,满怀激情写了一篇题目为《啊,黄山!》的短文,投寄一家报刊,结果,石沉大海。读您的短文,有点像嚼橄榄,初读一般,再读有味,三读味道好极了!

    原因之一,我分析,就是有生活的底蕴,有生活的积累呀。比如下句,我反复阅读,感觉很好。

    ----  当年,游客稀少。此次登山,不是周末,但是,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眼望去,游人如织,川流不息。在迎客松下留影,当年,随到随拍。现在,树下排起了长龙,长龙的首尾,分别站着两名保安,维持秩序。保安告诉我,双休天,排队拍照要排上一个多小时!

    要是我写,那就简单而寡味了。那时平面的描述。比如:

    -- 迎客松下拍照的人真多,还有排队,还有保安维持秩序……

    我喜欢你的短文的收尾。简单无华,却够回味的。您写道:

    云海壮观,“招待会”也壮观!前者没变,后者乃22年后之新景观也。

    希望您多多“产出”,你的粉丝!

柳延延

07/7/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