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断想不断 |
多余的话
我一直思考 – 你们一个个,为什么选择了读博?
就此问题,跟我的夫人、女儿、女婿及别的好友,近有讨论,我们一致认为 – 对某专业缺乏强烈兴趣,缺乏出众的天赋,缺乏思考的习惯,最好不要读博。读则苦读,必然味同嚼蜡,度日如年。
苦读,或许也能拿到学位。但是,有名而无实,当了博士,照样碌碌无为。如此博士,我们还少见吗?
正在写小说第二部。
女一号,苦读到后来,自杀了!-- 应了一句老话 -- 图虚名而得实祸也;
女二号,则是一个命中注定该读博,而成为名至实归,颇多建树的博士。
即使不读博,也会闪光,因为,那是一块金子。-- 那是我们的男一号。
有三种选择 – 是博士,有博才;是博士,无博才;非博士,而有博才。
除了第一之外,在第二和第三种,你如何选择?见仁见智吧。
男一号,心里明白 -- 读博,不存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当”,不存在既然读了硕,也就顺势读博之“顺势”,更不存在别人皆学会了开车自己不妨一学之“不妨”!
有人把读博比作“坐牢”。 -- 精彩一譬也。
究其根源,全是逻辑不当(诸如:“当”/“顺势”/“不妨”)惹的祸!
虚言之,读博,乃个人上进心之反应,表面上看,无可厚非。但是,此说模糊也。上进心?实言之,抑或为虚名、抑或为蝇利、抑或为出人头地? -- 谁知?尤其面前的社会大背景是 – 急功近利,物欲横流。
人生如白驹过隙,健康与快乐,应是人生追求之重头戏!“读博”这个棋子,是否动之,如何动之,何时动之。 -- 慎思之。
没有金刚石,别揽瓷器活。
当一个名至实不归的博士,日子不一定好过。比如,你是翻译博士,人家请你翻译,寄以厚望,可是,你脸红了。
--
嘴巴里的译文说不出口,口袋里的译文拿不出手。咋办?你跟人家解释半天
--
可是,别人心里怎么想?唉,倒霉,碰到现代版的南郭先生啦
你们中的一位,在痛苦时,有过刹那间的彷徨,他曾想 – 自己辛苦读博得目的是什么?
唉,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哟!
五天之后,我将进山赏春竹。 --
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英伦之旅。-- 女儿是剑桥硕士,曾去英国出差几次。她仍在设法安排休假,准备陪同我这个老居士,在最美的季节 - 重游英伦。
柳岸居士
2007-4-23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