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俗事3(上)
钟飞家离临江寺十里多,理所当然成了住校生,非农业人口。那时班上的走读生有十几个,都是离临江寺五里以内的学生,除上课时间外,与班上同学接触交往的时间很少,彼此了解不多,更不说交朋友了。我们几个从七里一小来的学生,七个都是通学生,比其它通学生更辛苦,因为我们家和临江寺之间隔一条沱江。俗话说“隔河千里”真不假,我们每天早晨都担心过河耽误时间,到学校迟到,所以要起得很早。那时过河一次两分钱,一天得四分钱,这是一笔不小的开资。政府与船运公司达成协议,给我们通学生即走读生办过河证,每年只交两毛钱的手续费,算是很大的优惠了。问题是有的船老板总爱等到船上的人满后才开船,所以等过河往往要等相当长的时间。
那时我们走读生很羡慕住校生,因为他们是非农业人口,吃的国家供应的大米,家庭困难的还享受助学金。他们吃得好,课余时间多,周末有机会看电影、看戏。我们走读生起早贪黑,一有空就要帮家里做农活。晚上在煤油灯底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孔全是黑色的煤油灯烟。因此走读生自觉低人一等,不大爱与住校生交往。虽然和钟飞同桌,但彼此交流并不多。
我和钟飞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各班要预选出代表参加学校比赛。班上同学自愿报名在班上预选,我和钟飞都报了名。预选结果出人意料,最后是我和钟飞决赛,结果是我夺得班上男生第一名,他屈居第二。这个结果让钟飞有点接受不了,他有点不服气地问我:
“李兆明,你每天来了就上课,上完课就回家,没有看见你打乒乓球啊,为啥你上场那么凶,连我都打不过你?”
“看来你很凶,以前没有人打赢过你啰?”我笑道。
“当然啰。”钟飞说,“我在小学是校冠军,进中学后班上还没有哪个打赢过我!你为啥那么凶?”
“不是我凶,是你遇到的高手太少!”我说,“告诉你吧,我最近没有打球,如果我常练,可能我会夺得全校的冠军!”
“你的窍门在哪里,透露一点给我吧!”钟飞见我夸口,一下改变态度,嬉皮笑脸地对我说。
“窍门就是多练。”我说,“我有一副胶面乒乓球拍,是我堂兄从部队上带回来送我的,以前我打球的时候多着呢!”
“啊!?”钟飞惊喜道,“全校可能只有你一个人有胶面拍,不得了,我们两合伙练好不好?以后我出乒乓球,你出球拍,我们在一起练,好吗?”
“好,没问题!”我说。
钟飞说的没错,那时一副胶面球拍是很稀罕,也很贵的,一般学生没有。我们进中学不久,我也想要找个伴一起玩乒乓球啊,何况钟飞是我的同桌,球也打得好。于是我们马上达成一致意见,从此开始一起打乒乓球。
那以后,同学们说我和钟飞形影不离,就是因为我们都喜欢打乒乓球。我们一有空就在一起打乒乓球,甚至课间休息十分钟,我们也要去打一盘。我们的球艺也不错,曾代表班上参加全校乒乓球比赛,一直到半决赛,他被淘汰,我在决赛中也败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