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革革一词的由来

(2020-12-09 05:51:41)
标签:

四川方言趣谈

老革革由来

民俗文化

分类: 民俗

    四川方言中一些形容词,不少在词尾加上重叠的副词,用以加强语气。 比如老革革、肉革革、蛮革革、耙噜噜、硬邦邦、胖嘟嘟、躴(方言借用字,指瘦高,笔者注)精精、瘦壳壳、嫩冬冬、脏兮兮、稀哇哇、水垮跨...等。这些词多数不知其渊源,但意思都在第一个字,后面的叠加副词只是加强语气。但说到老革革、蛮革革、肉革革中的革革,却有据可考。

          革,本指皮革,原指古军用的革甲、革带,用以形容老态,四川在蜀汉时期就很流行。如今简阳河西地区仍称独身老男人为老革。后来将革叠加而成老革革,形容人老皮肤枯槁,进而指人老不中用之意。最早记载见《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其中记载彭羕听说调他远出任职,心里很不高兴,私下去会见朋友马超。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四川话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叠音词,笔者在前面已介绍。于是“革”也被叠音化,老革变成为“老革革”,仍然是形容人的老态,叠音是为加强语气。其它词尾用革革的还有:

蛮革革、麻革革、粗革革、沙革革、涩革革等,意思都在第一个字,革革也是为加强语气。例如:

“这猪蹄子炖了两个多小时了,为啥咬起来还是老革革的?”

“别看那娃娃蛮革革的样子,脑壳还是很灵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