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俗难辨的四川方言词语

(2020-11-01 06:17:07)
标签:

四川方言趣谈

典故与出处

土话不土

文化

杂谈

分类: 民俗

 什么是雅,《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引申指高雅、文雅。俗,则常指庸俗,不雅,缺乏修养。可见雅与俗泾渭分明,怎会难辨呢?但与蜀中人交谈,遇到一些认为俗乃至土语,就很难分辨其雅俗了。读者不信,看看下面笔者收集到的一些四川通俗词汇就明白了。

雨飞飞儿,毛毛雨之意,出自《诗经》。

雨飞飞儿,四川话中的“毛毛雨”的意思。这个词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代后蜀词人毛文锡的《醉花间》词里有这么一句:“昨天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形容小雨绵绵的样子。

后来经过演变,四川话里的“雨霏霏”变成了名词,并且加上了四川人喜闻乐见的儿化音,成了今天我们说的“雨飞飞儿”。飞飞儿意为细小,也用于其它名词后。如纸飞飞儿,指小纸条、小纸片。

 翠、翠生生:这里的“翠”,不是“脆”,是色彩鲜艳的意思。出自苏东坡《和述古冬日牡丹》。

苏东坡《和述古冬日牡丹》诗中有:“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中原文人不知“翠”为何意,为何将红与翠放在一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说:“东坡《牡丹诗》云:‘一朵妖红翠欲流’,初不晓‘翠欲流’为何语。及至成都,过木行街,有大暑市肆曰:‘郭家鲜翠红紫铺’,问土人,乃知蜀语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盖用乡语。”此词一直保留在成都方言中,今成都人仍将“色彩鲜明”说为“翠”,或“鲜翠、翠生生的”。

 蠚(音he)麻,即荨麻,出自《墨庄漫录》。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云:“川峡间有一种恶草,罗生于野,土人呼为蠚麻,其枝叶拂人肌肉,即成疮疱,浸淫渍烂,久不能愈。”四川方言中的蠚麻,即荨麻。蜀中传说张献忠入川拉屎误用蠚麻搽屁股,弄得屁股又痒又痛,痛恨四川的草都如此可恶。如今成都人乃至全川仍叫其蠚麻。还有谚语曰:惹不起蠚麻惹蒿蒿,意为找弱者欺负。

 恍兮惚兮,粗心大意、不踏实之意出自《老子》。

这个词是四川娃儿因粗心而挨训时经常听到的,有时候还被简化为“恍”,还延伸出一个词——恍壳儿

《老子》(道德经)第21章有: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原意是“迷离、难以捉摸”,用来形容“粗心大意”可以说是四川人的“活学活用”。

占花儿,指好表现,爱出风头,出自《荀子》。

四川人对那种没有自知之明,又爱出风头、爱表现的人,往往称之为“占花儿”,“颤翎子”,有时候也简称为“占”,比如“他这个人就是占得很”。

这里的“占”,应该写成“囋”,出自《荀子·劝学》,里面有一句是“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问一而告二,就是别人问一件事要说两件事,很形象地表现出了爱出风头、哗众取宠的样子。

与占花儿同义的颤翎子,却源于川剧。川剧武小生出场,往往要耍翎子,如《八阵图》中的陆逊、《小宴》中的吕布,演出中耍翎子,也是一种功夫,就是一种显摆。

:省视、查看,见于《尚书.盘根上》,今成都蒲江仍然说“相一眼、点相一下;

   :责骂之意,见于《左传.僖公五年》,今成都周边许多地方仍然用此语,如“让他一顿”;

  :看、见,见于《礼记.中庸》,今成都邛崃仍然说“睹热闹”。

   :看,语出《类篇》。著名诗人流沙河去大邑乡村,遇到一位乡村妇女对他说:“街上闹热,你不去瞩一瞩?”一个文人听见一个村妇对他说古语,莫不令他对之肃然起敬;

   血旺:动物血,语出《说文.血部》;

  :音秋,即烟熏,来自《广韵.尤韵》。如今巴蜀人冬天熏腊肉均称为“煪腊肉”;

   睃一眼:急速看一眼,来自《玉篇.目部》。

    偷儿,指小偷,如今成都人常用,见于《晋书.王献之传》;

   肚皮,即肚子、腹部,见于《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

   ,击、打之意,如成都话中说的“搧你几耳屎”,即打你几耳光。这搧出自《广韵.仙韵》;

   桴炭,木材烧成的炭,见于白居易《和自劝》诗;

   撇脱,洒脱,干净利落之意,出自《朱子语类》;

   打整,打扫、收拾、整理之意,见于元郑廷玉《金凤钗》;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出自汤显祖《牡丹亭.骇变》;

   ,音wai,平声,四川人说不正就歪。指不好,不正当,成都人至今称某商品是“歪(Y)货”,某人有点“歪”,则发Y音。此字见于宋代汪云程《蹴鞠谱.圆社锦语》;另外一个意思是凶恶、霸道之意。四川俗语有:“又歪又恶,不剃脑壳”,指女人恶,因为女人不剃头。(另外一个类似的字是孬,普通话读nao,四川方言发音pie,即不好。造字原则仍然是:不好就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