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31,校友厅长讲实话

(2019-01-21 13:28:20)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情感

分类: 小说

曹科长在去省人事厅的路上,把那份由校长签字、盖上益州大学公章的报告给李兆明看,要他明白今天去省人事厅领导的要旨。

“李教授,你看后好掌握要点,需要你说话时,注意说到点子上。”曹科长说,“我对公,向上级反映问题;你对私,与你那厅长同学联络一下感情,也摸摸低,看是否能解决问题、何时能解决问题。”

 “好的,我懂。”李兆明说,“但愿曹科长的想法对路,我那同学不会跟我打官腔!”

“如果他跟你打官腔,表明我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希望解决,我们尽快收兵就是。”曹科长说,“李教授,你知道你这个同学是如何升到那样大官的吗?”

“知道一些。”李兆明说,“他叫廖志军,是我们班的班长,我是团支部书记,毕业后我们一起去军垦农场锻炼。廖志军出身工人,中共党员。他出生在大城市,见多识广、多才多艺,能写会画,并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在军垦农场很受团部重用,常参加团部的一些宣传工作。军垦农场分配时,他被分配到川南某个县。由于有那些特长,他被分配到县革委政工组下的宣传组。由于表现好,写的文章受到领导赏识,后来被调到地区革委会当秘书。‘四人帮’倒台后,他被抽调到省办公厅当秘书,并很快提拔为付秘书长。前几年,又调到人事厅当付厅长,主要管科技干部。可能是他那些特长助他节节高升吧,我知道的就只这些。”

“他算是我们老五届中的佼佼者了!”曹科长说,“不过,从业务方面来看,你才是真正的老五届中的佼佼者!”

“曹科长,看来你很重视专业哦!”李兆明问。

“当然,这点可能受我如今的工作影响吧。”曹科长叹了口气说,“其实,我也为被赶下讲台,赶出教师队伍不服气,甚至很不满。我们毕竟在高校任教多年,很想在专业上有所作为,谁知被没有学位这条线一刀切下来。”

“我觉得当初把你们这批人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是个失误。六六届留校的造反派不能重用,你们这批人又被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我们这批7879留校的研究生只有一百多个人,不造成严重断层才怪。我觉得如今教师断层严重就是那些不合理的规定造成的。”李兆明说。

“规定就是规定,得执行,有啥办法?!不过,我也不埋怨谁,只埋怨自己,当初以为运气好,留在高校结合了专业,是大学教师了,还有啥奢望?没有想到考研究生或进修生。”曹科长说。

二人正谈论着,小车已到省人事厅大门。曹科长曾预约今天见廖厅长,很快就被秘书带领到廖副厅长的办公室。廖志军副厅长见到李兆明十分高兴,说几十年未见面了,今天他要好好摆摆龙门阵,中午他要招待老同学。至于曹科长带来的报告,他说:

“曹科长,你和我们都是老五届,又是老校友,我说实话吧,这些问题不是你们一个学校的问题,其它重点大学都存在这个问题,我这里已经收到几个这样的报告。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厅长说了算,要报上级审批备案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能解决,但有一个过程,不是几天时间能解决的。这样吧,我们摆摆龙门阵,等到午餐时间,中午我请客,招待一下我的老同学、老朋友。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一边吃一边谈,谈话也随便一些。”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曹科长说。

“曹科长,我们是熟人,今天又有我的老同学在,你不必那么客气!”廖志军说。

厅长请客,当然不会那么简单。他们三人一起来到招待所食堂的雅间,服务员很快就开始上菜,开始免不了喝点酒。酒一下肚,话就多起来。

“兆明啊,你如今成了科技队伍里的佼佼者,是我们老五届的骄傲!”廖志军说,“我这几年主要抓科技人员的政策落实问题。如今科技人员基本上归队,当然也有像我这样没有从事专业工作的。省里、成都市里,及专县都有,你知道像我这样有多少人吗?!”

“不清楚。但我知道你就是很成功的!”李兆明说。

“我算个啥,不值一提。与我相似的,省人大有一个秘书长叫刘贵仁,他就是益州大学化学系六八届的,曹科长应该认识。”廖厅长说。

“我也认识,而且还是我和我爱人的朋友,我们曾在凉山一起建氮肥厂。”李兆明说。

“哦,原来你们还认识。”廖志军说,“益州大学六八届毕业生中,还有一个同学,现在已是副专员,很快就会成为专员。据说他的提升是因为他不仅出身好、是党员,还是一个中学的校长。当时那个地区要找一个出身好、是党员、当中学校长的大学毕业生来管文教,组织部门在全地区按这个条件找,发现只有他符合条件。于是他就从中学校长一下提到地区文教局长,进而成为管文教的副专员,最近省里准备把他提拔为地委书记,快成为副省级干部了!成都市有一个副书记,她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她是益州工学院,即如今的益州工业大学毕业的。”

“我知道此人,她是我的中学同学。”李兆明说。

“曹科长,你们化学系老五届中还有一个女生的提升更奇特。”廖志军说,“她当时在一个县中教化学,是一般教师。但‘四人帮’倒台后,那个县要找一个不是党员、有海外关系的女大学来当副县长,全县只有她符合那条件。结果她就从一般教师升为副县长,后来又提升为地区人大副主任,你们说这些人的升官途径不偶然吗?!”

“我的老同学、老朋友,你说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不是随便说的,肯定有你的原因。你有啥话就直说吧,不必绕那么多圈子!”李兆明说。

“老同学,你不明白,曹科长一定明白。”廖志军说,“我们的干部政策,包括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有很多细则。换一句话说,有很多框框。比如晋升高级职称的政策中规定:为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有博士学位者,还明确规定必须是发达国家的博士学位,回国后就定为副教授;博士后回国,就定为教授。这些职称不受高职称指标限制。你是受益者,清楚这点;最近又有政策规定,35岁以下,科研成果显著者,可以破格晋升为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所以这些政策等于画了许多线,把重点学校里这批老五届研究生的正常职称晋升排除在外。非重点大学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是这批研究生几乎没有到非重点大学任教的,二是非重点大学的教师没有必须是硕士以上学位的限制。由于这些政策限制,重点大学这批老五届研究生的职称就成为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推翻那些政策的限制,而要从上面弄一个专项指标才能解决。

“我刚才讲那些故事,就是想说,干部提升也好、晋升职称也好,有许多政策限制,就好像蜀乡谚语说的,比到箍箍买鸭蛋,小的不行,大了也不行。结果是漏了小的不足惜,抛弃了大的可惜也没用,因为是规定,也就是那个买鸭蛋的箍箍造成的。你们知道这个谚语的来源吗?据说以前做皮蛋、盐蛋的老板,要求买一样大小的鸭蛋,便用一个中等鸭蛋大小的篾圈,去市场上买鸭蛋,只买那个圈大小的鸭蛋。四川话叫那圈圈为‘箍箍’,所以说成‘比到箍箍买鸭蛋’。”

“廖厅长,你一席话让我感受很深!”李兆明说,“你的确是当官的材料!”

“老同学,我不这样转弯抹角地说,难道跟你打官腔?!如果那样,我在我的老同学、校友中不是臭名远扬了吗?!”廖志军副厅长说,“所以,你们上报的问题,我们一定会认真想法解决的。但是难度大,需要时间。请你们回去给这批老师说,他们的问题我们了解,我们正在想法解决他们的职称问题,要他们安心搞好教学科研!”

“一定按厅长的指示办!”曹科长说。

李兆明听到这话后哈哈笑起来,他的厅长同学也笑起来,让曹科长感到有些尴尬。

廖厅长的话没错,这批老五届研究生教师的职称问题,到1993年终于解决,指标是专门下的。这批老研究生在重点大学当了十二年讲师,终于有了个副高职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