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27,屋檐水点点滴

(2019-01-17 13:48:46)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情感

子女教育

19888月,何慧得到教育部的通知,到英国格拉斯哥的克莱德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一年。她也要圆出国梦了,当然激动不已。但走前她却顾虑重重。

“兆明,我能出国访问学习的确很高兴。但我很不放心我们的儿女,尤其是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还有些不懂事。”何慧说。

“你放心吧,我会管好他们的。”李兆明说,“儿子性格外向,聪明活泼,有点像你。男孩子嘛,难免调皮一点,不会出事。对这样的孩子批评多了适得其反,要多引导才行。我有一个建议,你不是从北京出发去英国吗,何不叫儿子送你去北京,在你大哥家住两天,一来让他见见世面,二来也可以让他大舅教导他。”

“好主意!”何慧说,“我大哥可是北大的名教授啊,让儿子去见识一下北大,见识一下北大教授的风采,既使我大哥不开口教导,对我们儿子也一定会有正面的影响!”

何慧早有机会出国,但她没有去,原因就是担心两个孩子的教育受影响。李兆明去美国留学两年后,曾写信要何慧以陪读名义申请到美国与他团聚。李兆明说,何慧到美国后,再在那里申请攻读美国的大学博士学位,比在国内更方便、更快捷。但何慧当时没有答应去,因为很难把两个孩子的签证同时办下来。当时出国留学的护照、签证,都由教育部的一个专门机构办理。这个机构设立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出国前必须到那里拿护照及签证;回国后,护照都被收回,由部里统一管理。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想以陪读为名把配偶和子女都弄到国外去不容易。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何慧和李兆明都没有长期留在国外的打算。他们从内心想的是如何报效祖国。文革十年的损失够大了,如今有这个机会更得努力。既然没有想到留在国外不回来,孩子的教育就成了问题:带孩子出国去几年,回来时可能英语好了,汉语却荒废了;何慧的母亲年事已高,不可能把两个孩子交给她老人家管。所以何慧放弃了那个绝好的机会。

何慧和李兆明都不放心孩子,他们把孩子看得比自己还重。文革十年,浪费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重进高校乃至出国,已过三十而立之年。不像孩子们生逢正当时,正值科学的春天,他们应该比自己的父母更有作为。所以对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成长,可谓呕心沥血。俗话说:屋檐水点点滴,养儿养女好费力。作为大学教师,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可想而知。

他们的儿子原名李嵋,后来有人说他名字像个女娃娃的,他就闹着改名为李海。李海和女儿李燕都是聪明好学的学生,尤其是儿子李海,自幼乖巧伶俐,颇得何慧父母疼爱;上学读书后,学校师生都赞他聪明。可能受父亲李兆明专业的影响,李海很喜欢数学和物理两科,几乎每年的奥数竞赛他都是学校的第一名。李海又很像他母亲何慧,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加之他发育快,十六七岁就长到一米七五的个头,成了一个标准的帅小伙,在学校总有一批女生围着他转。但这两年学习成绩下滑,老师说他有早恋倾向。眼看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如何能让何慧出国前走得放心呢?

李兆明之所以提出让儿子送何慧去北京的建议,还因为他出国前和出国回来都在北京见过何慧的大哥何崇理。何慧的大哥比她大十岁,据何慧说在他大哥出生后,还有一个姐姐,不幸那个姐姐在几岁时病死,好几年后母亲才生她二哥何崇文。她大哥于1957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如今已是北大数学系有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慧的大哥有长者之风,他会对儿子有好影响的。

李海听说要叫他送母亲到北京,兴奋极了。尤其是他特别喜欢数学,而他的大舅是北大有名的数学教授,更迫切见到他的大舅。当然,也很想见识一下首都北京的风采。

女儿李燕知道哥哥李海要和妈妈一起去北京,也闹着要去。她已经是初二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好奇让她不甘心留下她,而只让哥哥去送母亲。

“妈,让我和哥哥一起送你去北京吧。”李燕对何慧说,“我都读初二了,明年我就要参加中考,也该让我去北京长长见识。现在是假期,不会影响学习的。”

李燕向何慧提出这个要求后,何慧不置可否,她又找她爸李兆明,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样子。李兆明不得不找何慧商量说:

“慧慧,这下麻烦了。燕子非要跟她哥哥一起去送你,不让她去不好办哟!”

“当时没有想到这点。”何慧说,“我看干脆都不去,我一个人去北京会有啥问题?当初你出国不是没有人送吗?!”

“不是想教育一下儿子吗?!”李兆明说,“照他现在这个样子,能考上重点大学才怪!但考虑不周,没有想到女儿。如果不让女儿去,会对女儿产生不良影响,认为我们重男轻女。就让他们兄妹两一起去吧。”

“你都这样说,看来只有这样了!”何慧说,“燕子从小不在我们身边,后来跟我们在一起后你又出国了,和你不如和我亲。你要是不答应,怕她将来记恨你是不是?”

李兆明笑了笑说:“也许有这个因素。我们对儿对女都该一样,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都有利。”

结果让两兄妹都很满意,他们一起送妈妈去北京。由于当时不好买卧铺票,他们三人只好坐硬座去。李兆明送他们到成都火车站上车后,再次嘱咐李海:“儿子,你是男子汉了,在路上要照顾好你妈妈和妹妹哈!”

“爸,我知道,你放心吧!”李海笑着说。

火车慢慢启动了,他们都向李兆明挥手告别。当火车离开成都不久,李海望着何慧说:“妈妈,我其实不想你们出国去!我从小就没有离开你们,爸爸留学几年,我好不习惯,好想他啊!”

“儿子,你都十七岁了,怎么还像一个小孩一样!?”何慧说,“你爸爸不是说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吗?今后离开我们去读大学、参加工作怎么办?何况我出国只有一年多,很快就回来了!”

李海没有再说啥,他记住父亲的话,在去北京的火车上跑上跑下,尽量照顾好母亲和妹妹。到北京后他大舅来接他们,住到大舅在北京大学的家里。大舅是名教授,住的是教授楼,比他们成都的家宽敞多了。让李海特别羡慕的是大舅的书房,除窗子一面外,其它三面墙都排着书柜,里面装满了书。他好奇地翻大舅那些书,翻阅那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书,了解那些神秘的数学新领域。

“慧慧,我看你那儿子是个数学迷,我很喜欢!”大哥对何慧说。

“他就是偏爱数学,这几年成都的奥数竞赛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何慧说,“但是他不喜欢文科,又有点调皮。这次带他们来,就是想请大哥帮忙教导一下他们。”

“你那女儿也不错,好像兴趣很广泛似的。”大哥何崇理说,“你儿子看了我的书房,就去翻我的书看;你女儿浏览了我的书房后,却问我:‘大舅,你是数学家,怎么家里没有计算机呢?’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只好回答说还没有学会。她就说计算机不难学,学会后对我的研究很有用处。看来我是老啦,还得年轻人推动一下,让你女儿给我上了一课!”

“我那女儿很乖,可能小时候跟她奶奶在农村过了一段艰苦生活有关。就是儿子从小受娇惯,有点任性。”何慧说。

大哥认为,言教不如身教,用些实际的东西诱导他比说教更好。当他看到李海又在翻看他的书时,问道:“李海,你读过徐迟那篇《哥德巴赫猜想》没有?”

李海说:“读过几次,他最崇拜陈景瑞。”

大舅何崇理说:“我也是,但也很崇拜徐迟,把枯燥的数学研究写得那么有趣。”

李海望着大舅好久没有说话,也许他已领悟到大舅寓意。

“大哥,你教育孩子真有一套!”何慧听大哥的话后说,“真谢谢你!”

何慧在大哥家呆了两天,就从北京飞往伦敦去了。李海和李燕则在他大舅带领下,参观了北大、清华的校园、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当然也带他们去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去玩过。大舅并没有说啥教育他们的话,只是几天后大舅把他们兄妹送上回成都的火车时,临别说:“北京好玩、值得参观的地方很多,大舅没法带你们去那么多地方。还是你们以后自己争取机会来北京玩吧。大舅很忙,还要接受小燕子的忠告,加紧学习计算机啊!”

从北京回去后,李海像变了一个人,不再贪玩,学习比任何时候都努力,第二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他大舅的学生了;李燕还是那样,从来就很听话,学习又自觉。第二年考上成都的重点中学,后来高中毕业后考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何慧和李兆明的同事都赞扬他们培养出一对好儿女,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羡慕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