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之恋128,绅士大学
(2019-01-18 13:39:13)
标签:
长篇连载老五届的故事情感英国大学见闻 |
1988年8月20日,何慧启程从北京飞往英国伦敦,同机有十来位留英人员。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派车到伦敦盖特威机场接他们,当晚住在教育处客房。第二天英国文化委员会官员召见她,交代何慧去克莱德大学的有关事项后,当晚便乘长途汽车去克莱德大学所在的格拉斯哥市。
据称,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第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只比伦敦、曼切斯特小。何慧深夜乘车,第二天早晨到达格拉斯哥汽车总站,从那里打的到克莱德大学的学生公寓住下。正是盛夏八月,但在这里却没有酷暑,感到凉爽中稍带寒意。她刚安顿下不久,宿舍管理人员就通知她,立即到学校语言中心报到,她要在那里接受苏格兰英语培训。
苏格兰英语方言与标准英语的差别太大,简直像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的差别。当何慧从格拉斯哥汽车站下车后,完全听不懂路人及广播中说些啥。难怪她还要到那里的语言培训中心学习两个月苏格兰英语,然后才能进入化学系她导师的实验室。两个月很难学好苏格兰方言,幸好在大学里教师都说标准英语,在学习上没有多大困难,困难的是上街与人交流。
来到苏格兰的第一天,何慧就领略到英国气候的多变。她走在去语言中心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幸好她随身带着伞,这是离校前从英国回去的老五届朋友告诫她的:任何时候出门都得带上伞,因为随时都可能下雨。你看英国电影,那些绅士们不是随时带着伞吗!?何慧立即撑起伞避雨,但还没有走到语言中心,雨突然停了,马上就是艳阳高照。这就是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吧!?
克莱德大学非常漂亮,特别是哪一栋行政大楼,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古城堡。据说这城堡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岁月给墙体染上黑黑的颜色,感觉壮观之时又觉阴森恐怖。如今还有网友们说,看到这栋楼,仿佛看到哈利波特的神学院城堡。
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室都在这栋古堡里。平时显得很幽静,犹如供人参观的古堡博物馆一般。但是到九月开学学生注册交费时,这里可热闹非凡。说热闹,并非指喧哗,而是说人很多。学生们排的队伍可能有千米长,但都静静地等待,没有喧哗,没有插队的。何慧去银行开户,去邮局买邮票,都看到人们离办事窗口很远的墙边静静排队等候的情景。或许,这就是所谓英国绅士风度所致。大学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是绅士!
克莱德大学化学系单独有一栋楼,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出的。但每个研究生和教师都会发给两把钥匙,一把钥匙是开化学大楼大门的,另一把是进系图书馆的。实验室的管理井井有条,但最令人佩服的是化学系图书馆的管理:诺大一个图书馆只有一个管理员,教师和研究生可以随时去查阅资料,不论管理员在与不在,白天或晚上,工作日或周末假日。那里有完备的化学期刊和《化学文摘》,从《化学文摘》所查到的化学参考文献原文,大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如果原文期刊没有,只要你写一个纸条放在管理员的办公桌上,24小时左右他就可以通过馆际联网把你要的原文放在你的办公桌上,而且都是免费的;如果你要的书或期刊被他人借走,只要你写个纸条,管理员会去找到那人要回,然后送到你的办公坐上。这样管理的图书馆没有书籍和杂志乱放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书籍杂志丢失,无论学生、教师,还是管理员,都体现了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此后何慧不知多少次赞叹这个图书馆,甚至在二十多年后她退休前还在感叹: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我们国内现在还没有哪个图书馆有那样的管理水平!
何慧的导师是仪器分析专家,他的小组包括硕、博士生近二十人。但何慧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克莱德大学化学系没有分析化学专业,也没有物理化学专业,只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三个专业,她的导师属于环境化学专业!导师姓魏尔德,中国留学生背后都叫他老魏。除何慧之外,老魏的名下还有两个中国留学生,一个姓刘,来自广东;一个姓那,来自北京。由于何慧是以访问学者身份来这里的,并且在国内已是讲师,没有课程学习,只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环境科学的一个课题,建立用现代分析仪器检测大气或工厂排放气体、废水有关指标的方法,所以来这里后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她为导师的课题组建立了几个颇有新意的分析方法,让导师老魏对她很看重。还提出希望她多帮助一下那两个中国留学生。何慧与那两个中国留学生住在同一个公寓,常一起上下班,彼此之间很熟悉。他们都是从国内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到英国的年轻人,对何慧也很尊重。后来他二人常把实验或论文中涉及的问题提出来与何慧讨论、求教,显然是受老魏指使。
老魏很欣赏何慧,知道何慧在国内只有硕士学位后,找何慧谈话,希望她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他向英国文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但未批准。何慧感谢导师的盛情,因为她惦记她的家,她知道丈夫一个人照顾那个家有多辛苦,儿子也快高中毕业考大学,她得尽快结束学习回到家里,不大想攻读博士学位。
在克莱德大学化学系搞科研条件很好,教学上也颇有特色。尤其是教学体系令何慧特别感兴趣。她在国内从事基础化学教育多年,对在国内争论多年,没有统一见解的四大化学(即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教学改革问题,在这里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克莱德大学化学系已不存在所谓四大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内容分别纳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环境化学等专业,并分成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板块式梯度教学,每个板块按循序渐进方式在不同年级开出…。何慧觉得这个教学体系值得学习,值得引入国内。后来何慧回国后把这个教学体系在全系教改会议上介绍,并提出一个四大化学综合改革方案,得到教师们认同。益州大学基础化学综合改革方案,就是按照何慧提出的方案进行的。这算是她留学英国在教学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吧。
此外,这里的教师没有只搞教学或只搞科研的,教师都有教学、科研任务。系里的教授、讲师都要搞科研,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同时要向研究生、本科生开出课程,还要参与指导实验,包括基础课实验。像老魏这样的老教授,照样穿上白大褂,和年轻教师一样参加指导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何慧后来感叹道:“二十多年后,国内高校教师还做不到这一点。教授一旦获得所谓博导资格,就不屑于本科生教学,更不说指导基础课实验了!”